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2015年8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報紙社評個人評論目錄

2015年9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5年8月31日信報社評:示威形式全球化 反貪最能贏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除了適用於當權者之外,亦適用於大型群眾的抗爭。反貪、反戰,都是絕大多數國家人民的共識,就算當權政府將群眾運動壓了下來,往後都要面對不少的風波,繼續影響政權的穩定性,在民主國家,影響更加明顯。

至於香港的黃色雨傘運動,情況有些不同。政改方案正反雙方都得不到一致的社會共識,形成社會撕裂,中港關係曾跌至低谷,香港民主步伐連一步也邁不出來,得不到任何實質成果。黃色雨傘運動徹底失敗,主要是得不到整個社會的支持,再者,在運動期間市民日常生活嚴重受到影響,民怨漸生,黃色雨傘運動的失敗,早已寫在牆上。黃色雨傘運動絕不能與大馬的反貪、日本的反戰相提並論。

2015年8月29日信報社評:對抗回到對話 避免互相妖魔化

事實上,中國對香港管治有絕對的主導權,所以在香港管治的問題上要完全脫離中國,既沒有可能,更不切實際,所以在與中國溝通,是有實質的必要性。今次民主黨與中央官員會面,若純粹是意見的交換,不應引起過多社會大眾的疑惑。

既然中央政府和泛民之間的溝通是無可避免的,泛民一方就要在與中央溝通方面設立機制,避免部份泛民在與中央溝通之後,又再產生無謂的誤會,既損害中港關係,亦增加了泛民之間的內部矛盾,更對整個香港的社會和諧無益。

2015年8月28日信報社評:追本溯「鉛」驗測東江水

東江水受到污染的問題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政府將東江水供應給市民之前都會經過加工和過濾,對水源質素應有相當瞭解,若社會大眾真的對供水質素有疑問,可查閱以下水務署的網址:
http://www.wsd.gov.hk/tc/water_resources/water_quality/water_quality_monitoring_data/index.html

東江水污染越見嚴重,已在預期之內,長遠而言,既然供應東江水成本越來越高,政府應考慮其它供水方案,例如興建海水化淡廠,將風險分散。

2015年8月27日信報社評:公立醫院切錯肺 重建信譽須懲處

醫療事故多,短期除了懲處以挽回聲譽外,長期應解決醫療人手不足問題,改善工作環境,以紓緩醫療人員工作壓力,醫療事故自會減少。

2015年8月26日信報社評:減息降準挽狂瀾 環球股市難樂觀

市場大戶若要賺盡,板斧必然是在升市時升完可以再升,「殺盡淡友」;在跌市時跌完可以再跌,「殺盡好友」。升完可以再升,跌完可以再跌,在任何投資市場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成熟的投資者應有這種預期。搏反彈的舉動,投資專欄作家曹仁超曾形容為「接着跌下來的飛刀」,接得不好,會損手的。要搏反彈,投資者一定要採取所有安全措施以保護自己,例如避免將資金投放於高槓杆的投資工具、越高風險越要嚴守止損、和將資金分為數份分段購買優質股。

國內中央政府,甚至散戶投資者,亦要認識到在任何投資市場都會有升有跌、有得有失、有回報也有風險,不能輸打贏要。國內政府開放投資市場,就要接受市場的升升跌跌,否則,倒不如「私有化」股票市場,以俱樂部形式營運算了。暴力救市,既影響投資市場運作,也形成大戶在暗,中央在明的格局,給大戶盡賺再盡賺的機會。

2015年8月25日信報社評:特區政府應適度有為營救記者

不論適度有為與否,在道義上,特區政府要盡一切正確途徑盡力營救。

2015年8月24日信報社評:北韓殺氣騰騰 恫嚇成分居多

之前提過,若果北韓政府仍然理智,根據過往經驗,雖然聲勢浩大,但是發動戰爭的規模應是有限度的,一旦達到延續政權的目的,就會收手;但若果北韓政府不理智,鋌而走險而禍延兩國,甚至中國東北部的無辜平民亦並非無可能。北韓政府理智與否,全在乎上場不久的金正恩一念之間,朝鮮政局之難測,亦在於此。

2015年8月22日信報社評:朝鮮半島才是真正火藥桶

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才是良久的治國良方,中國政府相信已明白這一點。北韓政府若如社評所言,以發動戰爭作為延續政權的手段,有如在走鋼線,一旦情況失控,甚至最後失敗,後果堪虞,兩韓無辜國民亦會受累。

若果北韓政府仍然理智,根據過往經驗,雖然聲勢浩大,但是發動戰爭的規模應是有限度的,一旦達到延續政權的目的,就會收手,避免被國際社會孤立。

2015年8月21日信報社評:電話防騙加「+」號 真官亦該揭假官

電話騙案熾熱,全城變得驚弓之鳥,曾是稅務局函件的回郵地址疑雲可見一班。

強調民生無小事的特區政府,現時鉛水事件仍未完全解決,電話騙案又是否可以完全地應對,令市民不再受困擾?讓我們拭目以待。

個人方面,在提供個人資料,甚至在付出金錢之前,都要向有關當局或當事人「親身」查證,切莫相信對方在電話上的任何轉介。

2015年8月20日信報社評:外遊警示應以人命為優先考慮

沒錯,「外遊警示應以人命為優先考慮,...,有風險的地方就要發出適當的警示,...不要基於政治正確而漠視險情」,不過,發出外遊警示,無論何處,都會有相當的政治考慮,例如會否遭到對方的相應報復行動,對於內地,尤其是接近中央政府的天津,政治考慮的成份相信會加重。在任何事情都會趨向政治化的香港,對內地發出旅遊警示「不要基於政治正確而漠視險情」祇會是wishful thinking 而已。

2015年8月19日信報社評:電車老而彌堅 不能輕言淘汰

若果要淘汰港島電車,行走新界西北的輕鐵所佔用的路面,其它車輛無法享用,豈非首先要淘汰?

再者,若要淘汰電車,每日十多二十萬的電車客量又怎樣解決?

哈哈,若果步行由中環至金鐘比電車快,就要取消這一段電車路段的話,那麼,由上環地鐵站步行至中環地鐵站,通常都會快過坐地鐵,因為由地面行去有幾層樓距離的月台,等候列車,再由目的地月台行上地面,都要不少時間。按照顧問邏輯,上環至中環之間的地鐵段是應該要取消的。(消息來源

2015年8月18日信報社評:難雖多 邦未興 救災權責也不清

中國在硬件上,可算是已發展國家,祇要用金錢能夠達到的,很多發達文明國家已經有的事物,中國都有,甚至更好。但在軟件上,一旦牽涉到國人的質素,尤其是眾多政府官員和商賈,在事情處理上原形畢露,離不開財大氣粗、報喜不報憂、有功領之、有責卸之,而眾多有權有錢的就可以不講道理、不遵守法例、不講公德、甚至自私到妄顧別人生命等等劣質品行。若在軟件上沒有任何改進,中國人和中國整個國家都難以在國內國外得到太多尊敬,而類似天津大爆炸事件的善後餘波——不文明和不宜的處理——肯定陸續有來,社會民怨祇會越積越多,「以德報怨」的傳統美德更加無從談起。

2015年8月17日信報社評:水耕也算創新產業 監管不應墨守成規

既然政府部門政策出現矛盾,受害者有否在民政署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作出投訴?若得不到合理回應,一般來說,受害者才將其經歷發佈給傳媒,讓社會大眾關注。

既然政府部門政策出現矛盾,政務司長及相關政府部門是否應該在適當時候作出適當處理,以免矛盾在社會上發酵,而政府在回應時亦處於被動狀態?當然,政府想創立的創科局,相信會對解決這類矛盾有很大幫助,但是,若然創科局的成立祇是解決這類矛盾,有人必定會問,每逢有不同的政策矛盾出現,就要創立一個局去解決?設立的局、部門越多,政策矛盾豈非越容易出現?政務司長豈非被擱置?

政府想創立的創科局,社會大眾要注意的,是創科局是否有其創新科技行業的遠景和發展藍圖、相關的資源(如土地、財政和政策)資助、吸引外來人才和外來投資的策略和政策、和當中的可行性?這些問題若得不到滿意的答案而創立,創科局祇會成為架床疊屋架構一員有很大的可能性。

2015年8月15日信報社評:安倍演說道歉誠意太少卸責太多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天發表的二次大戰七十周年首相談話,早在預期之中,絕不驚奇。

日本若不直接承認在二戰中發動戰爭、入侵鄰國領土,令鄰國和日本本身國民受到傷害,真正的道歉、真正的反省亦無從談起。

戰爭的教訓,就是無論發動戰爭的一方和被入侵的一方,最終受害的,都是雙方無辜的平民。以日本為例,即使沒有原爆,對維持昂貴和曠日持久的戰爭,日本國民的生活都會苦不堪言。

2015年8月14日信報社評:推動創新科技 不能抱殘守缺

在任何市場,能提供更好的貨品、服務,無論完全合法或遊走於法律灰色地帶,必然會受消費者歡迎,Uber所提供的服務也不會例外。不過,若個別提供貨品或服務的人仕和團體決定遊走於法律灰色地帶,就要準備承受被拘捕或被取締的風險。Uber曾在多個國家或地區有這方面風險的經歷,相信Uber在處理上也會駕輕就熟。

警方有法不能不執法,這是警方的職責,社會大眾也要理解,不能藉警方在別的事情上,因證據不足或其它原因不能即時執法,就以此譴責警方對Uber執法。既然警方,甚至律政司,和Uber在法律上有不同的理解,就讓它在法庭上釐清。

在創新科技下所創立的服務能受到社會大眾歡迎,確實難得。從警方取締Uber事件中,創新科技投資者可以活生生地看到相關法律亦不能輕視。

至於傳統的士(出租車)商怎樣看待Uber這個挑戰者?短期或可藉政府或警方的力量壓制Uber在香港的營運,長遠而言,亦應從Uber身上看到現有的士服務有改善空間,從速改善服務,擴大競爭力,才是迎接Uber和未來競爭者的王者之路。否則,即使今日Uber撤離香港,但弱點仍在,他朝仍會迎來其他的競爭者。

2015年8月13日信報社評:燈柱作住址 既是房屋問題 亦是選舉問題

社評最後提到「... 說到底,只要存在着種票疑雲,選委會的職責就是雷厲風行核查,以正視聽,以維護選舉公開公平公正的信諾信心信譽」,除了表示贊同,並沒有特別意見。

2015年8月12日信報社評:人幣貶值亞幣鬥「插」 香港被動處境堪憂

三、四十年前,美國是香港最大的貨物出口國家,然後港元與美元掛鉤,避免香港工商業承受劇烈的匯率風險,影響香港經濟,理所當然。現在香港沒有大量貨品出口,香港經濟與美國經濟亦沒有太大關連,負責香港金融的機構是否需要檢討港元匯率政策?

在現今事事趨向政治化的香港,檢討港元匯率政策在香港政府心目中或會成為冒香港之「大不韙」的項目之一。

2015年8月11日信報社評:適度有為非新猷 用權不當萬事休

怎樣適度,怎樣有為,都是任憑掌權者怎樣演繹,所以暴君也可以適度有為。在梁振英來說,突然撤換兩名局長是適度有為。在梁振英來說,沒有任何發展IT藍圖,沒有任何金錢、土地、政策援助等資源而創立創科局,亦是適度有為。

2015年8月10日信報社評:處理民生不宜腦僵化

沒錯,處理民生不宜腦僵化。不過,不宜腦僵化背後的意思是在適當時候不應跟隨既定程序做事,那麼,前線人員和團隊怎樣判斷適當時候?當事前線人員和團隊決定是適當時機不按既定程序做事,一旦遇意外出現錯誤,肯定地會罪加一等。

現時社會風氣興起問責,既定程序祇會越多、越緊,以避免被問責,制度祇會越走向腦僵化。

2015年8月8日信報社評:「黑地氈」雖不復見 港台困局終難解

網上媒體發達,市民發聲渠道看似越來越多,但是,始終能接觸最大群市民的媒體,還是免費的大氣電波,所以多個團體和機構都對大氣電波仍感興趣。

網上媒體發達,但立場亦很多元化,很多亦頗為偏頗,能維持中立、又可以容納各方意見都可以在同一平台發聲而市民亦可在同一平台聽到不同意見的媒體又有多少?香港電台的烽煙(phone-in)節目可算是其中少數之一。換言之,很多香港市民都可以「一站式」收聽各方面的意見,相信他們都希望這個少數的中立平台在將來香港電台的改革中都能保持。

沒錯,在政府眼中,香港電台是有「服務跟身份不相稱」的先天矛盾,但香港政府的運作有賴香港市民納稅維持,所以,香港電台亦要向香港市民負責。香港市民是否滿意香港電台所提供的媒體服務?香港市民是否希望香港電台這個平台還維持中立、客觀、不偏頗,抑或祇淪為政府的發聲工具?或者,香港電台還需要開拓其它有意義但商業價值不高的營運路向?現在是香港市民發聲的時候了。

2015年8月7日信報社評:宋楚瑜明知會輸一定要贏

「明知會輸,我哋都一定要贏。」社評將之理解為一種政治智慧。這智慧若解讀錯誤,就會成為以智慧作為包裝的固執而已。

宋楚瑜的參選,以社評的描述,目的不在於勝出參選,而是在藍綠惡鬥中找出生存空間,並有相當選民支持,背後是有一番精密盤算,不打無把握之仗,符合孫子兵法「先勝而後戰」的原則。相對於香港本土派和學生,抗爭有之,背後精密盤算欠奉。這種分別,宋楚瑜成為智慧的代表,香港本土派和學生成為固執的一方。

2015年8月6日信報社評:法治評分下跌 不容魔鬼乘虛而入

法治評分下跌,未必是法庭裁判不公,而是社會大眾不遵從法庭裁決,影響法庭權威,甚而公開糾集群眾侮辱個別法官,影響法庭裁決,法治不能彰顯,亦會影響法治評級。

若果社會大眾不遵從法庭裁決,個別群體公開糾集群眾侮辱個別法官等等做法,真的可以影響法庭,那麼,政府、權貴、和其他有勢力人仕和群體豈非更容易影響法庭?社會變得更加不公?貧富更加懸殊?

2015年8月5日信報社評:安倍請聆聽國民的反戰呼喚

宮內廳首次公開日皇裕仁宣讀《終戰詔書》錄音原檔「玉音放送」的數碼化版本,同時公開的還有戰時充當皇宮防空洞的「御文庫附屬室」的照片和影像等資料,或許是安倍政府的爭取民望的策略,藉此向國民宣示政府也深深明白戰爭的禍害,亦會阻止再有核彈或其它毀滅性武器在日本任何城市出現。不過,相信安倍也會認為在現今國際軍事形勢上,西面已有強大的中國,遠些還有擁有核武的俄羅斯,南韓在軍事上對日本並不友善,加上美國亦需要日本作為亞太區的馬前卒,日本要「走出去」,才是日本能夠保護自己的唯一途徑。問題是「走出去」真的令日本可以保護自己,不會重犯窮兵黷武的錯誤嗎?從安倍首相的言行而言,難以給人足夠的信心。

有網友提點,日本宮內廳嚴格而言是日本皇室的管家,而非政府的一部份,因此,公開日皇裕仁宣讀《終戰詔書》錄音原檔的數碼化版本和其它資料,也許是是安倍政府爭取民望的策略一說,並不成立。

2015年8月4日信報社評:北京辦冬奧 務須洗脫外界「骯髒想法」

祇要舉辦當局在藥檢時秉公辦理,一視同仁,選手們祇憑實力取勝,自會洗脫外界的「骯髒想法」。

2015年8月3日信報社評:「以胸襲警」惹疑慮 上訴庭必須釐清

當案件去到上訴庭,從以往法庭判決的不偏不倚,更多的案情會被披露,亦更接近事實真相,文明、理性的社會不應對未完成審判的案件有太多意見,影響法庭不偏不倚的原則,進而影響香港法治。

若社會言論可以影響法庭裁決,那麼政府、權貴和其他有勢力的豈不是更能影響法庭判決?祇要法庭裁決還能不偏不倚,法庭事,法庭了。若不服法庭判決,大可上訴,不應訴諸街頭,更不應侮辱裁判官,給人「輸打贏要」的印象。

2015年8月1日信報社評:增供應減扭曲 樓市始能回穩

任何市場也離不開供求定律,即供應少需求多則價高,供應多需求少則價低,香港樓市也不例外。

既然房屋供應有望增加,而維持數年的幾乎零息率亦在短期內上升,令供樓人仕負擔加重,抑壓需求,在一加一減之下,房屋價格有望回穩,回到比較合理的水平。至於政府的穩定樓價措施,相信在房屋供應真的增加和息率真的上升,而樓價有所回調時,政府才會有所調整,甚至撤銷。


2015年7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報紙社評個人評論目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