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2015年9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5年10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5年9月29日信報社評:偏激徒然惡性循環 討價還價必須對話

社評認為在黃雨傘運動的發展中有很多策略上的錯誤,甚至有部份領導民運人仕在運動高峰期竟然無招可出,絕對是正確的分析。個人認為,這祇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主導整個運動的群體對民主的真義認識不足,在運動的發展後期還走火入魔,以暴力衝擊立法會和警方防線,更對暴力衝擊不予以譴責!除了令香港實施民主遙遙無期之外,更成為中國要走向民主的反教材,很多中國人民對民主的追求導致社會撕裂頗為不以為然。

本人拙作「民主祇是達致社會和諧的其中一個途徑而已」衹是點出了民主真義的一個部份,若果當時主導整個運動的群體認識到「民主祇是達致社會和諧的一個途徑而已」,他們在策略和做法上必然有脫胎換骨的表現。

特稿民主祇是達致社會和諧的其中一個途徑而已

2015年9月26日信報社評:基建效率瀕淪陷 印證競爭力下滑

在香港,很多基建工程都會將預算做得很漂亮、很「盡」,例如預算工程費用做得很低,預算工程建造時間縮得很短,祇為求整項工程能夠得到通過,盡快上馬。由於工程費用做得很低,建造時間縮得很短,而基建工程都不會是小型的,出現問題在所難免,而且都會在整項工程的中、後期出現;若果「斬纜」,除了已完成的部份工程報銷之外,更要浪費資源善後。一般來說,在騎虎難下的格局下,祇有增加工程費用的預算,和延長建造時間,令工程繼續下去。

本來,在香港這個細小的地方,祇有一至兩項大型工程進行,就算出了問題,增加工程費用都會有限,需要更多的時間完成工程,社會大眾或會理解。現時,香港已有沙中線、高鐵香港段、觀塘線延伸段、港島南區線等在進行中,加上其它大型工程都在進行,而房屋亦如常地興建,資源和人力在爭逐的情況下,成本大增,一旦要增加工程財政預算,數額肯定不菲,而且,幾乎所有工程都要增加數額不菲的財政預算,得出來的追加預算總數和最初的工程財政預算比較,社會大眾必定嘩然!

問題癥結,在於很多大型工程都在同一時間進行,造成人力和資源緊張,加上在此分析提到的主觀和客觀因素,和未有包括在此分析的社會因素,例如環境評估,造成香港的基建效率低下,部份甚至成為國際大笑話,令香港人的精明形象一掃而空。


2015年9月25日信報社評:習近平軟銷果效 到華府方見真章(節錄)
最近這兩天正在美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目前為止表現得相當人性化,看來是要在西雅圖進行他的軟銷策略。
首先,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歡迎晚宴之時,透過小故事來講大道理,他提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從北京到陝西省延安市一條小村莊梁家河插隊當農民,那時候,鄉親生活十分貧困,經常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四十多年後,習近平回到這條小村莊,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網絡,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當然吃肉已經不成問題。他說道:「...」
其次,習近平嘗試以美國人熟悉的人和事拉近彼此的距離,他提到蒼蠅老虎一起打無關權力鬥爭之時指出,反貪防腐當中沒有什麼「紙牌屋」,那是美國的著名電視劇;...
習近平訪美第一站選擇西雅圖,並且放軟身段言笑晏晏,當然有其別具深意的盤算,按照他自己的講法,西雅圖是美國通往中國和亞洲的門戶,同中國有着不解之緣,...。事實上,西雅圖所在的華盛頓州,與中國的貿易額去年為二百九十億美元,遠超其他四十九個州。...。
軟銷策略的重頭戲是出席中美互聯網論壇,習近平跟美國極具份量的一眾科技巨擘會面,其中最有趣的可算是「臉書教主」朱克伯格,娶了一位華裔太太的他全程用中文交談,並且表示莫大榮幸。...?
...
有分析認為,從行程安排上看,習近平在地方層面的活動,比起日後在華盛頓的首腦會談更加頻繁和豐富,目的是走「基層路線」,側重於與州政府和大企業打好關係。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畢竟首腦會談少不免觸及難以化解的分歧,例如南海爭端,例如人權問題,倒不如...。
軟銷策略是否會延續到「習奧會」?這問題值得關注,習近平不斷強調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必須得到白宮首肯與配合,...。
無論如何,中美關係仍是那句老話,鬥而不破,不管「習奧會」能否化解(或減少)分歧,中美經貿合作始終有巨大潛力。習近平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口十萬億美元商品,光是這一點,兩國關係已經不可能鬧翻。

社評問習近平的軟銷策略能否延續到「習奧會」?相信習近平的軟銷策略必然會延續到「習奧會」,否則在「習奧會」之前在美國人民、州政府和大企業之間所建立的形象豈非毀於一旦?

不過,你有你的軟銷,我有我的硬來,總統奧巴馬(Obama)不會因為習近平的軟銷,在立場上有所軟化。數十年來,中美交往,美國必然會找話題——例如中國的人權、香港的民主實踐等以往的例牌話題,現今的網絡攻擊等新話題——與中國硬來,無非都是想謀取更多利益,一旦達到目的,美中雙方必然會達成協議,美方自會對之前所提出的話題閉口,相信今次都不會例外。李柱銘、黃之鋒之流受到美國民間組織接待,祇為美國自身與中國硬來時增加多些籌碼而已。

李柱銘也該反省,去了美國的聽證會次數不少,在這二、三十年間,究竟美國一方真的會為香港的民主、自由有絲毫促進作用嗎?


2015年9月23日信報社評:總統換屆令中美關係添暗湧

在九月十七日的評論中,提到中美兩國「既是合作夥伴,亦是競爭對手」,在充滿矛盾又不能不合作的情況下,兩國去到以大規模軍事戰爭相對的機會極少。不過,臨近總統換屆,通常新總統上場都會「新官上任三把火」,總喜歡在中國身上找出事端以顯威風,但總會在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前懸崖勒馬,兩國又再合作。祇怕美國選出一位牛仔總統,或選出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的總統,祇會與中國競爭,甚至向中國挑釁,不會與中國合作,中美關係、甚至國際局勢才會步向危險邊緣。

若共和黨的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為美國總統,由於他無需籌募競選經費,所以他無需看人臉色,更不會投桃報李。再者,在他所創辦和經營的大學過程中,可以看出他祇會為私利,不會老老實實真的去經營一所大學。所以,若 Donald Trump 當選總統,他會成為牛仔總統,或成為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的總統的可能性極高,反會是中美關係的一顆計時炸彈。

2015年9月22日信報社評:和解的前提是擱置鬥爭思維

從上星期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到兩日前陳佐洱的去殖民化和去中國化的言論,令很多人相信這不是個別中央官員的言論,而是中央政府在言論上對香港的不同意見者和敵對勢力開始硬起來,展開鬥爭的先兆了。

既然陳佐洱以簡單二分法將香港分為去殖民化和去中國化,我們不妨也將中央政府分為鴿派和鷹派以方便分析。從張曉明和陳佐洱的言論,我們也不妨將他們視為鷹派的代表;另一方面,不久前的拉攏泛民行動,主事的中央官員不妨將他們視為鴿派的代表。鷹派和鴿派,一主戰,一主和,既可相互鬥爭,鬥過你死我活,亦可相互配合,配得天衣無縫,視乎情況而定。從共產黨政府的歷史中,個人相信鷹派和鴿派祇是相互配合,鴿派拉攏一方,鷹派打擊另一方,亦是中國共產黨一貫的手法。這種手法,在戰爭時期面對強大的敵人,運用得宜固然可以得到一定效果,令敵方內部產生混亂,給我方有可乘之機。不過,這種手法運用在香港,並不適宜,因為香港於中央來說,不是敵人,已經是中央政府管治區域的一部份,令香港混亂,豈不是在中央管治範圍內產生混亂,自己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香港回歸之初,中央對各方不同異見者十分包容,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豪語「共產黨是罵不倒的」就是一例。自從中國強大起來後,言論上也逐漸強硬起來,習總上場後,這方面亦更加明顯。自從831政改被否決後,個人認為中央覺得很丟臉,覺得以往對香港的寬容變成縱容,自食其果,別無他選,祇有硬起來吧!張曉明和陳佐洱的言論祇是開始,相信——但個人不希望——仍有後着。

社評標題「和解的前提是擱置鬥爭思維」,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覺得有錯,但要做到,絕不容易。中方固然要擱置鬥爭思維,在管治的態度上,要做到有容乃大、「丞相肚裏可撐船」、有「共產黨是罵不倒的」的豪氣。在香港的一方,要擱置對抗思維,例如在足球賽事中個別球迷向自己的國歌喝倒采,實在要不得——國歌、國旗,是整個國家和它的人民的象徵;中國國旗,除了代表中國整個國家和它的人民,亦包括代表港澳地區和它們的市民。以英、美為例,很多國民不認同執政黨,但不會在國歌奏起時喝倒采的——個別人仕行為累及整個香港社會利益,值得嗎?

2015年9月21日信報社評:清洗紫砂茶壺無法可依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中英還未談及香港回歸以前,香港人都是少談政治,多做實事,為發展經濟、改善個人和家庭生活而打拚,這都是殖民歷史中的香港人形象,亦是中國希望港人能夠做到的。回歸後的香港,港人政治意識提高不少,而隨着時日演進,特首表演不濟,中央對港管治事務越見直接、明顯,抗中情緒反而遞增,中港矛盾越見明顯、尖銳,問題之一是中央主理香港事務的官員對香港並不瞭解,從「去殖民化」的言論中可見一斑。

陳佐洱既貴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理應對香港的殖民歷史有充份的認識。從他的「去殖民化」言論中,一來展演出中國官場中的長官氣燄,在香港社會絕對難以接受,二來顯示他對香港情況並不瞭解,將香港祇分為「去殖民化」和「去中國化」兩派並不符現實,始終大部份香港人都不會歸於這兩派的任何一派。若中央政府祇是根據全國港澳研究會的認知而制定香港的政策,肯定為禍不少,對中港雙方絕無好處。

2015年9月19日信報社評:美國加息再等一會 市場焦點重回中國

從美國聯儲局近期的舉動,若通脹未能達到百份之二,美國決不會展開加息週期,幾可預期。

現時已接近零利率,已經剩下加與不加的選擇。若以借貸作長期投資或供樓的人仕,要注意利率的風險,始終利率不會無限期處於接近零利率的狀況,而且這狀況已經有不短的日子。

2015年9月18日信報社評: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必留後患

日本既不想承認二戰時在東南亞各地所犯的暴行,亦在教科書上篡改重要字眼,企圖向下一代隱瞞真相,現在更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為日本擴充軍備及參予更多國際軍事活動,在在顯示日本軍國主義在復辟的道路上,為日本及國際帶來更大的危險。

通過新安保法案,日本必然會擴充軍備,勞民傷財,參予介入性的國際軍事活動,難免與當地人民或軍事組織結怨,帶來日本人被襲擊的安全風險。日本人民在二戰嚐過原爆的慘痛經歷,珍惜現時的國內安全和平環境,絕對不想再重蹈類似二戰的經歷。若新安保法案被通過,日本人民又怎會干休?在國內,安倍政府肯定要面對無休止的後患。

至於通過新安保法案對國際的影響,社評已有詳細論述,不贅。

2015年9月17日信報社評:中美網絡戰 能打贏也打不成

中美兩大強國,在很多方面,包括軍事、外交、貿易、IT網絡、反恐等等,既是合作夥伴,亦是競爭對手,在這個充滿矛盾又不能不合作的關係之下,吵吵鬧鬧在所難免。若果中美任何一方在任何一方面——包括網絡戰——決定翻枱,就算勝了都要付出沉重代價。

2015年9月16日信報社評:超然論徒惹誤解 鷹派作風失民心

1. 超然論在依法治國的環境和符合基本法的框架下,最佳的解讀為由於特首是中央委任管治香港的代表,所以地位超然而已。換言之,祇是「轉個彎」以言論支持特首施政。

中港矛盾已經不少,莫非某些中方人員還嫌少?

既然眾多中方代表對香港管治事務上有不同理解,又引起誤會,看來中央政府或國務院也要委派一位代言人,專責在香港管治事務上發言,避免引起誤會。

2. 既然「三權分立」有不同解讀,又引起各方誤會,倒不如將「三權分立」變為「三權制衡」,豈不是更好?「三權分立」,可能在某些不慣於在網上搜尋資料的老共產黨人眼中,以為是「三權獨立」的別稱而已,既然三權離不開制衡(check and balance),倒不如稱為「三權制衡」,以釋這些人的疑慮。

3. 無論分立也好,制衡也好,司法獨立——法官判案時祇依法判案,不受外間任何干擾,包括政府和民間的干擾——是香港社會的共識、穩健的基石,絕對不容侵犯。律政師已有說明。

陳文敏教授已公開說明三權分立有很多解讀,不能一概而論。在網上也有很多三權分立的詮釋,有興趣的看官不妨搜尋。不過,很多說法都包含制衡的元素。

2015年9月14日信報社評:張曉明「特首超然論」 亦只具參考價值

既然中央政府強調以法治國,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地位在三權之上,張主任有必要再進一步解釋,以釋港人疑慮。

若要猜測,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在以法治國的條件下,唯一解釋是特首在任中仍然得到中央力挺支持,所以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祇具參考價值並不是完全虛言。

2015年9月12日信報社評:九一一恐襲遺禍愈演愈烈

先以軍事征服一個地方,再以征服國的制度和價值觀硬套下去,十居其九都會失敗居多。究其原因,相信是發動軍事時傷亡和財產損失難免,與不少當地人結怨,而實施在當地人眼中的「另類」制度時得不到大部份當地人支持有關。

從伊拉克的撤軍,也許美國已從中得到教訓。但最怕的是美國又會選出一名「牛仔」或不按牌理出牌的總統,再度重蹈覆轍。

2015年9月11日信報社評:亞視即使翻生 前途仍然凶險

亞視除了要通過重新發牌這一關外,亦要面對眾多大氣電波和網上電視媒體,前路也很凶險。

亞視要生存,首先第一砲一定要吸引到全港眼球,接下來是要提供甚麼節目令全港觀眾非看我不可?若這兩個問題處理得不好,幾乎肯定亞視又逃不過久延殘喘、轉手、甚至倒閉的命運。

2015年9月10日信報社評:英女皇無為而治值得參考

「無為而治」這管理概念在網上有不少論述,有興趣人仕可參詳。

英女皇除了在委任首相時有象徵式的權力之外,其實也沒有任何實權,加上人言可畏,若有任何片言隻字涉及現今朝政,也會有干涉朝政之嫌。在種種制肘之下,倒不如完全不理朝政,落得清靜。換言之,英女皇並非無為而治的最佳例子。

無為而治,並非甚麼都不做就可以管理國家,簡單而言,就是應做則做,應不做則不做,即使做,都以最不擾民的方式進行。例如港大委任副校長祇是學校行政範圍內的事,與社會民生無關,政府不應插手。若大小事都皆管,倒頭來,一般結局都是事事都管不來。

2015年9月9日信報社評:逆思考分析特朗普現象

「人民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說話,祇是用來騙騙選民手中的選票而已。2001年選出來的小布殊,還是連任,已經證明是一大敗筆,將聯邦政府難得的財政盈餘變成赤字,也將整個美國捲入戰爭旋渦中。Donald Trump 在經營自己所創辦的大學中,已經證明他自己是一名濫權、祇顧私利之人。若他真的被選為總統,我們真的要說一句「天祐美國」、「天祐全世界」。

2015年9月5日信報社評:繼續開水喉救市才是硬道理

繼續開水喉救市是沒錯的,但是,若以量寬形式開水喉還會有效果嗎?就算有,效果也會大減。再者,再量寬,資金祇會向資產市場走,能帶動實體經濟的效果有限。那麼,水喉應開往何處?

以傳統經濟學角度來看,水喉應放在改善經濟氛圍上,刺激真正投資為主,例如開墾土地、改善交通和其它配套,盡量將企業投資和經營成本降低。香港自身土地有限,祇能以移山填海增加土地資源,這方面,社會大眾應該明白。

2015年9月4日信報社評:大閱兵展示肌肉 軟實力尚待提升

現代軍事發展不以軍隊人數多寡決定國家軍事實力強弱,所以裁軍三十萬祇具象徵意義而已。何況,其他國家祇以悼念或其它低調形式紀念二戰結束七十週年,就文明國家以閱兵形式紀念的,僅此中國一家,觀感上,中國反留下了窮兵黷武的印象。背後原因,結合了十三億人力量,中國確實是強起來了,但不跟隨一般國際做法,獨行獨斷,不久前的暴力救市就是一例,難以令鄰國和國際社會完全放心。

2015年9月2日信報社評:連戰獨排眾議赴京 台灣選情更不利國民黨

對於習近平提出「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捍衞民族尊嚴和榮譽」,不是不好,但若改為「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將真正歷史現於世人面前」是否更好?會否得到兩岸更多人支持?

要將真正歷史現於世人面前,兩岸政府要承諾提供一切協助,包括公開當年文件檔案,並在編纂過程中不作任何干預,但在「共同捍衞民族尊嚴和榮譽」的前提下,恐怕真正的歷史還未能顯現於世人面前。

2015年9月1日信報社評:統戰也有良性惡性之別

統戰思維不是萬試萬靈,祇有國家或管轄範圍內部在人心極度混亂的狀況下,較強一方以統戰手法籠絡人心,可能才會有較佳效果。香港回歸後,儘管有很多爭拗,甚至出現「佔鐘」,但總體而言,香港未在人心極度混亂狀態,再者,香港大專教育普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經過「佔鐘」後,相信中央政府已經明白統戰思維在香港肯定已不管用,越要統戰,祇會越令人反感。

中央和泛民在香港政治圈中扮演重要角色,要將任何一方排除於外可說是mission impossible。既然如此,雙方溝通總比不溝通好,否則祇會對香港政治本身、和整體香港社會發展都有害無益。


2015年8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