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016年1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2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01月30日信報社評:日推負利率掀波瀾 全球吉凶還看中國

若如社評標題所言「全球吉凶還看中國」,那就糟了。從中央的暴力救市和被熔斷的熔斷機制,可以看到中央管理金融市場是如何的糟透了。核心問題在於中央的管治哲學要「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大型而開放的金融市場就偏偏不讓任何人都在絕對掌握之中。

肯定地說,「全球吉凶從中國而來」的可能性不少,而國際大鱷必然看準機會從這個可能性借勢賺錢。所謂「物先腐而後蟲生」,若果自身體制不是先出現問題,國際大鱷又怎能從中借勢賺錢?相關的金融管治機構將責任歸咎於大鱷身上,既不能解決問題,更是不負責任和無知的表現。

2016年01月26日信報社評:量寬惡果在華生根 環球股市騰震難平

量寬的壞後果,很多人都知道。但量寬仍要實行,將理應到來的經濟衰退推遲了好幾年,是否到了「出來行,現在要還」的時候?從現今環球經濟有不少影響深遠的隱憂,可能性極高,有如很多過去應爆的炸彈而未爆,一旦一次過齊齊爆,後果堪虞一樣,大家要未雨綢繆,勒緊褲頭。

特別評論:梁特首批評泛民拉布
泛民拉布,影響民生,政府也要負相當責任。既然泛民拉布,特區政府以影響民生為由抨擊,但為甚麼特區政府不抽起有爭議的議案,讓沒有大爭議性的議案先通過,將對民生的影響減至最少?影響民生,特區政府也有相當責任!

2016年01月23日信報社評:聯滙制度扭曲下 港經濟雪上加霜

一旦脫鈎,可能對香港政經穩定造成極大負面衝擊,還是不脫為佳,始終一旦脫鈎,尤其是現在,除了有機會面對炒家衝擊,還會面對幅度不少的外來通脹或通縮,繼而影響本地就業、消費,而人心和市場預期,是最重要,亦是最難準確預測的因素。

但這是否代表聯匯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當然不是。要脫鉤,我們要問:

一、為何要脫鉤?
二、怎樣制定新的港匯制度?
三、一旦制定新的港匯制度,會解決了那些舊有問題?又會迎來那些新的問題?新的問題會否比舊的問題更難處理?
四、怎樣由聯匯過渡到新的港匯制度?一旦處理不當,極會構成社會混亂(例如市民在銀行門口大排長龍),甚至社會恐慌。
五、在何時、何種情況下開始脫鉤程序才是最佳時機?

要脫鉤,要考慮以上的問題,不能魯莽地話脫就脫,是要經過長年累月的建議和社會討論。很可惜,一來,在政府內部,要討論脫鉤,有如犯禁一樣,必遭打壓。二來,即使一個有為的政府,任期祇得五年,就算得到社會達成一致的方案,任期亦已接近尾聲。相信來自政府的因素,才是不能脫鉤的死結。

要變動聯匯的港元匯價,唯一而令港元受到最少衝擊的方法就是在適當的時機開始逐少地擴闊聯匯的上下價,或者移動這個7.8的中間價位,例如每個工作日祇容許擴闊或移動一個基點 (basis point)。

2016年01月22日信報社評:林鄭意興闌珊 熱廚房煮不出好菜

林鄭經歷過作為政務司長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煎熬,相信她並不想再留任,更不想競逐特首。除非中央政府支持她的治港理念,和社會大眾支持她留在政壇,又另作別論。

2016年01月19日信報社評:妥協讓步必須雙向互動

從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教授和曾鈺成的交流中,帶出以下問題:

一、香港為何變得愈來愈不像香港?
二、為什麼不繼承英國主流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不認真學習繼承英國的政治文化傳統?

簡單地說,中央政府處於強勢,香港處於弱勢,無可置疑。中央政府的君臨天下,特區政府的專橫、狹隘的器量,都是令香港變得越來越不像香港的部份原因。中央政府的君臨天下亦反應在不少國際事務上,例如在南海爭奪主導權上,幾乎沒有任何周邊國家對中國表示支持。

社評最後提到「放下身段,妥協讓步,不激進,少暴力」,對中央、特區政府、甚至香港普羅大眾,都有警惕作用。對於民眾而言,「政府越野蠻、越暴力,社會大眾越要文明、越要理性、越要和平,這樣才顯得政府真真正正的理虧。」以往香港普羅大眾明明可以在文明、理性、和平方面可以以10比0擊倒對手,為甚麼現今偏要9比1或者甚至8比2的賽果?

2016年01月18日信報社評:蔡總統跨出第一里路 拚經濟非坦途

現今世界經濟呈現衰退徵象,而最有發展動力的中國也不例外,台灣要在與中國經濟關係緩下來的條件下打拚經濟,令經濟活起來,看來有些癡人說夢話。

2016年01月16日信報社評:山雨欲來港滙轉弱 尋尋覓覓「局」愛港元

特區政府捍衛港元的決心是毋容置疑的,除了有龐大的儲備作為後盾之外,中央政府為了維持香港繁榮穩定五十年的承諾,必會出手相助,炒家若真的要港元脫鉤,必定要有極龐大的資金,又要不怕得罪中國。炒家目的祇為求財而已,況且容易求財途徑甚多,又何必令自己焦頭爛額?

特別評論:本土主義為何走向偏激?
本土主義走向偏激,原因是特區政府並沒有徹徹實實地捍衛香港已有的核心價值:自由、人權、和法治。最近梁振英批評有人濫用司法覆核,可以看到他全不認識司法覆核的背後原意是捍衛社會公義和維護社會利益,以免擁有龐大行政權力的政府為所欲為。身為特區政府之首的梁振英對捍衛社會公義和維護社會利益如此輕視,本土主義祇會走向偏激。

2016年01月15日信報社評:台灣普選總統 港人五味雜陳

社評最後一段「假如政黨輪替順利,沒有賄選也沒有暴力,台灣人普選總統的民主之路再向前邁進一步,香港人相信會更加五味雜陳,說好的普選特首,現已是鏡花水月。」說好的普選特首,很多香港人自己否決了,又怎樣感到五味雜陳?社評覺得是鏡花水月,很多香港人祇覺得是爛橙一個而已,無可留戀,所以社評無需緬懷過去。

2016年01月14日信報社評:施政報告太客觀太宏觀太微觀

大部份香港人都會相信,梁振英祇會為個人利益打算。梁振英若要連任,必定要得到中央大力支持,所以在施政報告中,一切都會避重就輕,這是不足為奇的。但很可惜,在梁振英在任的三年多時間,中港矛盾不但不見減少,反而越來越多、越深,在地方施政上,本土勢力越走偏激,令政府施政越見困難。再者,在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和整體社會利益方面,梁振英交出零功課,甚至在最近抨擊司法覆核被濫用,將着眼點歸咎於整個司法覆核制度,可以看出梁振英對維護社會利益、捍衛民眾權益方面絕不重視。

如社評最後一段所言,「... 如果真的按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提出的未來特首條件,其中包括要具高管治能力及社會認受性,那麼梁振英也許太樂觀了。」

2016年01月12日信報社評:事無大小皆須依法施政

有官方色彩的環球郵報,其社評的論點之一曾提到強力部門必會有規避法律而不越過該法律所設立的底線的辦法。這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以法治國的論調背道而馳,中央理應盡快嚴正澄清這不是中央的觀點,否則事情祇會越描越黑,既不利中央維持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更不利中央管治國家的權威。

在基本法律知識中,每一條法律的訂立必有其背後的原意,以維護整體社會的利益和和諧。在法治制度下,社會大眾不但要尊重法律條文本身,更要尊重其背後的原意。若國家執法部門都要規避法律執法,社會大眾會覺得規避法律不是甚麼的一回事,又怎能說服社會大眾守法?若人人都規避法律,國家又如何有效地管治?

如社評所言,事無大小,皆要依法施政。

特別評論:梁振英抨擊司法覆核被濫用
最近,梁振英抨擊司法覆核被濫用,着眼點祇在於政府的政策常被司法覆核而已。這牽涉以下兩個問題:一、司法覆核有否真的被濫用?若是,防止濫用司法覆核的機制是否不能發揮預期作用?二、為何政府的政策常被人申請司法覆核?
第一個問題,不少法律界人仕在昨天已有回應,表明司法覆核沒有被濫用,詳情不贅。第二個問題,政府的政策深入社會各階層,常被人申請司法覆核,絕對不足為奇,更顯出香港社會的法治是保衛社會公義、捍衛公民權益的明證,讓國際社會看到香港在中國管治下,還是一個法治社會。
特首梁振英抨擊司法覆核被濫用,不但證明他連法律基本概念也不懂,更證明他並不尊重法律背後的原意,對公民權益、社會公義全不重視。相信律政司真的要為梁特首補補法律課堂,以免再令特區政府出醜。

2016年01月09日信報社評:股滙互相拖垮 中證監放棄面子維穩

2016年祇是過了一個星期,無論從香港、內地和國際社會,或從政治、經濟領域上都發生了大事,是否真的預示2016年並不是好年,大家要準備勒緊褲頭帶?

沙地伊朗交惡明顯化,正是其中的國際大事之一。表面上,這祇是兩國之間的事,實際上,一旦由交惡變成交戰,在政治上、經濟上,影響會相當深遠,例如戰事或會影響整個阿拉伯或中東地區,油價或會變得極不穩定等等,令今年有衰退跡象的國際經濟更雪上加霜。對於香港,預期經濟環境會更差,社會矛盾祇會更劇烈。

2016年01月08日雋語:政府越野蠻、越暴力,社會大眾越要文明、越要理性、越要和平,這樣才顯得政府真真正正的理虧。
任何社會抗爭運動,重要的是為社會整體利益發聲,凝聚最大民意,要做到這樣,就離不開文明理性、和和平。相對上,不合理的法案通過與否變得不重要,因為一旦通過,政府祇會更理虧,道理祇會站在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的一方,才會得到越多的社會支持,形成巨大民意,就算中央政府到時也不能不注意。祇要任何行動有絲毫離開文明、理性、或和平,最大民意就會遠離,種下日後抗爭運動失敗的種子,而發起抗爭運動的群體,以後所走的路祇會更偏激、更暴力,無法自拔。

2016年01月08日信報社評:股滙互相拖垮 中證監放棄面子維穩

鎔斷(停市)機制不是全世界祇有中國才實施,很多外地市場亦有施行,究竟中證監有否參詳外地經驗?有否引入外地市場的專業人仕提供意見?制定機制後有否顧及市場的憂慮?有否以過去十年的市場數據作出測試?

鎔斷機制頻被觸發,明顯地是閉門造車、思慮不周的結果。若不能開誠佈公、廣納良言,相信這類「小學雞」錯誤還會陸續有來。

中證監或可考慮停股不停市。

2016年01月07日信報社評:北韓試爆氫彈 挑戰北京忍耐底線

當全城眼球仍集中在李波失蹤事件,國際社會的注意力已從昨天的鎔斷機制,到今日北韓疑似核爆,可以看到,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個星期,發生在國際間事件的嚴重性已見提升,似乎預示2016年不是好年。

雖然北京極不樂意見到北韓疑似核爆,加劇區內緊張局勢,不過,能將國際焦點從李波失蹤事件和鎔斷機制頻被觸發轉移,並不是全失。

北韓方面,相信與以往一樣,祇是藉此吸引國際注意而謀取更多利益而已,不足為患。

2016年01月06日環球時報社評:香港書商配合調查真是被炒作歪了

社評繁體版(節錄)
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到內地配合有關部門調查一事仍在發酵。1月5日開始訪華行程的英國外相哈蒙德表示,李波持有英國護照,英方已要求香港與中國內地當局協助探查李波的下落與處境。中國外交部給出的相關回答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無任何改變。同時指出,根據《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李波首先是中國公民。
... ...
在這之前我們想超越這些兩地媒體都不清楚的細節,談幾個道理。
首先,銅鑼灣書店雖開在香港,但它很大程度上面向內地讀者出版、銷售政治書籍,因而事實上雙腳跨到香港和內地兩個社會中。它給內地維護秩序製造了特殊干擾,挖了內地法治的牆腳。內地圍繞它開展調查,不僅“理”站得住腳,也是符合中國法律的。
至於讓李波出現在內地“有關部門”符合不符合《基本法》,關鍵看李波是以什麼方式進入內地的。如果是內地警員去香港對李波採取強制行動,把他“五花大綁”塞進警車帶過檢查站,那肯定不行。然而全世界的強力部門通常都有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進行配合的辦法,既達到開展工作的目的,又不跨越制度的底線。
有一點很重要,香港法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是對抗的關係,前者不是用來掩護一些人或機構危害國家安全的專門制度安排。如果一些力量把香港的法律空間朝著對抗國家的極致使用,就說不準什麼時候踩到危險的邊界上。如果是普通人,沒有做特殊鬥爭的準備,就不應把自己推向極限的地帶。
香港熱衷反對派政治的人還是要搞清“一國兩制”的實質含義,不應幻想“兩制”高於“一國”,認為在香港怎麼搞危害內地和國家的行動都沒事。把這個問題想通了,就更容易把各種細節真正看清楚。
... ...
“一國兩制”畢竟是全世界的新鮮事,要靠我們自己磨合。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對這種磨合帶著善意,磨合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兩個社會的關係搞崩了,而是要讓彼此更適應,讓整個“一國兩制”更加和諧。
像李波這件事,特首梁振英已經強調了香港獨立執法的《基本法》原則,內地對此也認同。這說明兩地對各自執法權力範圍的認識是一致的。此事沒有“打破”什麼,而是對已有認識做了鞏固。
... ...
一個配合調查的事件被炒作得如此轟轟烈烈,這是讓人遺憾的。這對內地也是個提醒,讓我們看到處理香港問題的特殊複雜性。然而我們相信,兩地的磨合一定能向前推進,這是大勢,是時代的呼喚。』

可以看到,中國的法治觀念和香港的法治觀念很不同,重要的一點是中國並不十分尊重香港的法治。

社評理據之一銅鑼灣書店雖開在香港,但它很大程度上面向內地讀者出版、銷售政治書籍,因而事實上雙腳跨到香港和內地兩個社會中。它給內地維護秩序製造了特殊干擾,挖了內地法治的牆腳。內地圍繞它開展調查,不僅“理”站得住腳,也是符合中國法律的。

社評祇站在內地的法律觀點而言,忽略而不尊重香港也有自身而不同的法律基礎。內地可以「圍繞它開展調查」,但要尊重香港法律,尊重中港兩地為跨境執法而所出的協議、安排,不能貿然跨境執法。

社評理據之二至於讓李波出現在內地“有關部門”符合不符合《基本法》,關鍵看李波是以什麼方式進入內地的。...然而全世界的強力部門通常都有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進行配合的辦法,既達到開展工作的目的,又不跨越制度的底線。

當中的「規避法律」,已經是不尊重法律,更不尊重訂立法律背後原意的明證。執法者理應公平、公開、公正地執法,若執法者都要規避法律,怎能要社會大眾遵守法律?國家要法治,又從何談起?

社評理據之三香港法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是對抗的關係,前者不是用來掩護一些人或機構危害國家安全的專門制度安排。如果一些力量把香港的法律空間朝著對抗國家的極致使用,就說不準什麼時候踩到危險的邊界上。如果是普通人,沒有做特殊鬥爭的準備,就不應把自己推向極限的地帶。

若有人在香港大鳴大放地惡意批評特區政府,甚至特首本人,特區政府或特首大可以理據駁斥,甚至大可訴諸法庭,控告該人誹謗。同樣地,中央政府亦可在港興訟,控告有關書籍作者和編採人員誹謗,甚至要求法庭發出禁制令,禁止有關書籍出版。

香港所訂立的所有法律,背後都有一定的良好目的和意願,以維護香港社會利益和和諧為大前提,絕對絲毫沒有與中央對抗的意思。「如果一些力量把香港的法律空間朝著對抗國家的極致使用,就說不準什麼時候踩到危險的邊界上。」真的想問,小小的香港真的可以與偌大的國家對抗?如果可以,香港現在應該實施戒嚴,滿街解放軍、警察才是。

2016年01月06日信報社評:「冇鬼唔死得人」 熔斷驚魂深層思考

當李波事件吸引全城眼球之際,影響中港兩地經濟的熔斷(停市)機制便被人忽略。當2016年經濟預期會走下坡,若熔斷機制再有任何失誤,會否觸發全球經濟衰退的「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金融部門責任重大,必須開誠佈公、廣納良言,將失誤的風險降至最低。

2016年01月05日信報社評:熔斷定驚反添慌 輕忽維穩徒添亂

停市機制並非在中國實施的第一個國家,在外國早已有之。為何仍犯了這些「小學雞」的錯誤?既然停市機制對市場有重大影響,究竟:

一、有否成立考察團到外國考察,或邀請外國的相關專業人仕作為顧問?
二、有否向市場人仕作出諮詢,考慮他們的顧慮?

如果有關當局仍然我行我素,繼續閉門造車,類似的「小學雞」錯誤必然還會再來,不會休止。

2016年01月04日信報社評:連環神秘失蹤恐怖 莫讓一國兩制變形

電台節目中,有政論家借李白詩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比喻現今中國政府壓抑言論的景況。說得明白一些,「壓民抑怨怨更深」,在中央政府這幾十年壓抑言論的經驗中,應該有深深體會。

在香港回歸前後,中央政府對香港態度寬容,曾贏得不少港人稱頌,民望曾經比表現不濟的特區政府高。不過,相信在經歷國教、國安法不能在香港實施,連向民主方向邁出一步的831方案,也同樣被香港立法會否決,令中央政府的管治權威受損。既然香港絲毫沒有照顧中央權威,令中央丟了顏面,中央又何需特別照顧港人感受?書店負責人和職員失了蹤,若證實與內地相關部門有關,相信這會是內地向港人施壓的第一波而已,換言之,類似事件仍會陸續有來。

若書店負責人和職員的失蹤事件證實與內地相關部門有關,中央政府理應徹查,避免成為既建立了一國兩制,又破壞了一國兩制的政府,令自己成為國際笑柄,更避免「壓民抑怨怨更深」,將更多港人推向反對中央政府的一方,於管治無益,亦非香港之福。在中央政府而言,真的要有「丞相肚裏可划艇」的海量,否則好似特首梁振英一樣,祇會惹來更多的反對力量。

最後,希望社會各界給予一些時間讓有關當局調查和回應,始終李波及其他失蹤人仕等的人身安全也要顧及。

2016年01月02日信報社評:劉慧卿引退 溫和泛民邊緣化危機不減

雖然如社評標題所言「溫和泛民邊緣化危機不減」,但溫和泛民是否還有存在價值?溫和泛民在現今政治環境下怎樣定位?這些重要問題,似乎泛民、信報社評、甚至社會也甚少關注。

溫和泛民始終還是有存在價值,尤其是在現今非友即敵的政治環境下,讓社會多聽一些不同聲音,體現我們的社會還是尊重民主精神、尊重言論自由的地方。當然,在這樣的政治環境要這樣做難度不少,一些中世代和更多新世代絕難認同,但這顯得「讓社會多聽一些不同聲音」更形重要,更顯得溫和泛民是真真正正支持體現民主精神的民主制度!祇怕溫和泛民是否真有這樣的勇氣、決心、和堅持而已。另一方面,即使溫和泛民轉向偏激,情況也未必好轉,因為社會已有不少偏激的團體,「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所以未必會增加很多支持者,而舊有支持溫和泛民路線的黨員必會離開;這一得一失的盤算,溫和泛民如何取捨,難說了。

至於「溫和泛民在現今政治環境下怎樣定位」的問題,溫和泛民可以考慮作為中央政府和香港社會的橋樑角色,向雙方陳述利害,避免雙方立場走向僵化,否則祇會令香港的整體發展被拖着後腿,更令中央政府有意無意地將香港邊緣化。

2015年12月31日信報社評:過度的敵我分明 不可能團結大多數

電台節目中,有政論家借李白詩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比喻現今中國政府壓抑言論的景況。對梁特首來說,「壓民抑怨怨更深」,相信港大師生會有深深體會,很多社會大眾也會明白,祇有梁特首不明白。

以上就是說明湧現的偏激本土主義的主要來源。當特首祇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全無捍衛香港核心價值和利益的決心——如通過大灑金錢的衹有二十六公里長的高鐵項目——群眾衹有走上街頭,本土主義乘勢而起。再者,梁特首的器量、性格好鬥,衹會令本土主義越走向偏激。

要化解越走向偏激的本土主義,主要在位於特首的人怎樣作為一個港人心目中的特首。


2015年12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