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16年2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3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2月29日信報社評:以二二八事件為鑑撫平創傷

暴力抗爭固然不對,社會絕對要譴責,但政府不順應民意施政,甚至在管治上充斥了行政長官的個人意氣和行政長官以中央為馬首是瞻的味道,令更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輕的,祇有相信暴力、或以武制暴,才是唯一出路,連就讀哲學系的梁天琦也贊同暴力。下一任的新特首如果不是梁振英的話,理應吸取教訓,上任後並立即成立調查委員會,找出旺角騷亂事件的一切前因後果,除了平息民怨,更為將來的管治作出有力的參考。

寄語崇尚勇武的抗爭者,無可否認,現今特區管治不得人心,連站在管治一方的「好打得」林鄭也意興闌珊,但並非十惡不赦,何況現今社會並非民不聊生,失業率祇徘徊在令其他地方艷羨的百份之三左右,市民財產和生命並未受到任何威脅,現在要多數人崇尚勇武抗爭,絕對沒有可能,而崇尚勇武者,必要承受被勇武所噬的風險。最後,若果以勇武手段抗爭,政府答應訴求,那麼,恐怖份子手段更暴力、更血腥,政府豈非更要答應訴求?

2016年2月27日信報社評:中美關係雜聲不斷前景多艱

社評標題「中美關係雜聲不斷前景多艱」,這情況其實在中美建交後早早已寫在牆上。中美意識形態截然不同,中國一方要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事情在意料之外時每多干預;而美國一方多會順應情況,事情在意料之外時,祇會在極端情況下才作出干預。在南海問題、人民言論自由、維穩、香港民主方案(俗稱831方案)等等重要事項中都體現了中央政府這方面的管治思維。

2016年2月26日信報社評:回歸理性第一步:停止謾罵法官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社會每個人理應珍而惜之,盡力保護。現今香港是非不分、歪理處處,法庭的公正判決已成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橋頭堡,一旦失去這橋頭堡,以後法庭的判決必會偏袒於有財有勢的一方,絕非香港之福!

除非有真憑實據,否則,若隨便對法庭的裁決提出挑戰,甚至騷擾個別法官,不但破壞法治,亦破壞了香港的整體長遠利益,絕對是人類的錯,整個社會理應譴責這等行為。

人類的錯 - 關正傑

2016年2月24日信報社評:英國脫歐公投 人人都在豪賭

社評認為卡梅倫在豪賭,約翰遜在豪賭,英國人在豪賭,蘇格蘭在豪賭...。其實賭得最豪的,祇是英國,蘇格蘭祇是根據英國公投結果而決定公投與否,嚴格來說,蘇格蘭還未入局。

社評認為豪賭歸豪賭,籌碼只有人民手中的選票,英國沒有人鼓吹無底線暴力抗爭,賭得相當文明。其實分野在於英國有公投,香港沒有;英國政府多會按着人民意願做事,而特區政府多不會。以上兩點不同,已經可以造就兩地人民有極端不同的表現。

2016年2月23日信報社評:抗爭若是無底線 墮落亦是無底線

任何社會抗爭運動要成功,社會民心取向絕對是最重要因素。要得到社會民心,始終離不開文明、理性、非暴力,並在各方面照顧社會大眾利益和感受。從「佔鐘」後期開始,經歷過粗暴地驅趕水貨客——嚇阻大部份正常內地旅客來港旅遊、消費——至近期旺角暴力抗爭運動為止,已經離開文明、理性、非暴力越來越遠,近期並襲擊記者、阻礙記者採訪,損害了社會大眾的知情權;抗爭運動的發展,已經離開社會民心越來越遠。往後,抗爭者為突顯自己或他們的訴求,抗爭運動祇會越偏激、越暴力、越不得民心,走進了不能自拔的旋渦中,抗爭成功機會越來越渺茫。

參予和發起任何社會抗爭運動人仕,一定要以以下說話為鑒:

- 律人寬,責己嚴;
- 聖經馬太福音 7:3-4「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2016年2月22日信報社評:三粗主義不除 股市沉疴難治

中央政府想一切都在控制之內,但開放的金融市場偏偏不會讓任何一方永遠都在掌握一切。中央對金融市場的管治方面若仍沒有這個認識,甚至沒有改變,金融市場的管治問題仍會發生。

2016年2月19日信報社評:簡體字不學也懂 教育局自找麻煩

現今香港社會充斥着錯別字,若再要求學生認讀簡體字,祇會加劇社會錯別字的情況而已。

2016年2月15日信報社評:騷亂底因不了解 惡性循環難化解

同意有群體要求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的真相和成因。相信調查的總結,都會離不開在11日所說的太遠,如下:

「明顯地,旺角街頭發生暴力衝突的前因後果,是現今特區政府並沒有捍衛香港的法治、人權、自由的核心價值的決心,亦沒有維護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推行爭議性大的政策時更與民為敵,祇要在立法會數夠票數就強行過關,就算小小的港大校園也不放過,藉著校委權力干預港大行政,林林總總,導致立場偏激的群體越走越偏激,才會發生這種看似有計劃、有預謀的街頭暴力抗爭。簡而言之,街頭發生暴力衝突是最終的果,特區政府的施政才是最起始的因。」

以梁振英有限的智慧、好鬥的性格和狹隘的器量,他會接受這樣類似總結的調查報告嗎?他會為這樣類似總結的報告,在施政上有着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嗎?要求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的群體,相信抱有一定的希望,而筆者亦誠心希望能實現化解社會矛盾的願望,但看來有點奢望。無論如何,成立獨立委員會都是一個開始,總好過甚麼事情也不做。

寄語發動社會抗爭的群體,無論理由怎樣神聖、怎樣冠冕堂皇,這樣的偏激、暴力行為,祇會失去更多社會支持,更加無法爭取任何權益,為突出自己或突顯自身的主張、訴求,以後所走的路,祇會更偏激、更暴力,無法自拔。再進一步想想,若一個群體發動任何偏激、暴力的社會抗爭運動,政府真的答應訴求,其它群體也有樣學樣地發動偏激和暴力的社會抗爭運動,整個香港社會祇會走進萬劫不復的地步而已;莫非真的想將香港變得如此不堪?

2016年2月11日信報社評:摒棄暴力 深刻檢討 讓本土情懷回復理性

明顯地,旺角街頭發生暴力衝突的前因後果,是現今特區政府並沒有捍衛香港的法治、人權、自由的核心價值的決心,亦沒有維護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推行爭議性大的政策時更與民為敵,祇要在立法會數夠票數就強行過關,就算小小的港大校園也不放過,藉著校委權力干預港大行政,林林總總,導致立場偏激的群體越走越偏激,才會發生這種看似有計劃、有預謀的街頭暴力抗爭。簡而言之,街頭發生暴力衝突是最終的果,特區政府的施政才是最起始的因。

以梁振英的智慧、性格和器量,相信特區政府的檢討不會向着爭取民心的方向走,而不滿政府的市民祇會越多,社會的抗爭行動祇會越走偏激。對於發動社會抗爭的群體,無論理由怎樣神聖、怎樣冠冕堂皇,這樣的偏激、暴力行為,祇會失去更多社會支持,更加無法爭取任何權益,為突出自己,以後所走的路,祇會更偏激、更暴力,無法自拔。

特別評論:關於旺角騷亂
踏入2016年,這兩個新年總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為香港開年。農曆新年年初一,為香港開年的不好事情源於本土因素。牽涉這次騷亂的本土群體,相信不會受到大部份社會大眾歡迎。經過這次激烈的騷亂,甚至有警方人員倒地後還被人踢打的片段曝光後,相信警方引入水砲車的社會阻力會大為減少。
這類非文明、非理性、和暴力的社會抗爭運動,理應不受到社會各界歡迎。在農曆年初一作出這種不吉利的行為,祇會惹社會大眾討厭。對有妨礙新聞採訪自由、甚至有採訪人員受到傷害的行為,社會各界亦應毫無保留地譴責。

特別評論:暴力抗爭手段是一個危險的謬誤
旺角騷亂還有一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成因,就是部份年輕人和抗爭運動發起人認為暴力是可接受的抗爭手段,對於整個文明社會發展來說,這是危險的訊號。
除此之外,暴力抗爭亦是坊間流傳的一個危險謬誤。若果暴力抗爭真的可令政府答應訴求,那麼,恐怖份子組織所發動的行動更暴力,更血腥,政府豈非更要答應訴求?

特別意見:設立禁蒙面法??
禁蒙面法會否阻止暴力抗爭?會否對暴力抗爭者有一定的阻嚇作用?答案明顯不過,對於暴力抗爭者來說,祇是多了一條罪名而已。這是無讀過博士學位的人都該有的見識。
2016年2月18日相關信報專欄文章(節錄):櫃內應有衣服可「蒙面」

特別評論:關於現今香港大學生質素
從新聞報導中,得知有大學生因為涉嫌參予旺角騷亂而被拘捕,而個別大學生亦有參予校刊活動或擔當不同的志願崗位。從學聯在面書 (facebook)所發表的聲明中,看到學聯並無對暴力本身提出譴責,並將責任諉於特區政府施政,這種「律人嚴,待己寬」的態度,不禁令人搖頭歎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學生給人有學識、有修養的印象,受到社會各界尊重,很多僱主亦願意以較高待遇聘請大學生工作。經過了佔中和旺角騷亂後,反映出現今大學生的質素,相信很多僱主對聘請大學生必會心存介蒂,而社會人仕亦不會給予現今大學生特別的尊重。

2016年2月6日信報社評:樓市跌勢已成 政府慎防崩盤

若果國際經濟衰退勢頭不能逆轉,很多供樓一族必然承受不起供樓壓力,被迫放盤,樓價下跌會是必然現象。

歐洲和日本再次量寬,由於經濟不景,銀行收緊信貸,從量寬而來的「銀紙」不會在實質經濟流轉,祇會在證券和商品市場流轉,對實體經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一般社會大眾準備要勒緊褲頭。

2016年2月5日信報社評:議員指控議員干預議員 立法會淪為鬧劇

這次拉布鬧劇,相信已經令到許多選民不想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投票,而本人亦曾考慮過,不過,若不投票,祇會令有很強動員能力和擁有鐵票倉的建制派得益,政府更加肆無忌憚,才放棄這一念頭。換言之,若泛民議員表現繼續毫不專業,必然會流失很多立場中立選民的選票。

相信泛民議員不會為拉布而拉布。如果不是梁振英的戰鬥格和狹隘的器量,又怎會令行政立法關係和泛民建制關係如此緊張?要vote him out,選民別無選擇,祇有繼續投票給泛民議員,以選舉結果告訴中央政府梁振英不受香港人歡迎。要vote him out,建制方面也要暗地裏犧牲三數個議席,令梁振英不受香港人歡迎的訊息更為明顯。

特別評論:應否繼續撥款興建高鐵?
既然興建高鐵已經完成了大部份,若現在停止撥款,以往的工程已經白費了,又要撥款善後,將來若再繼續興建,又要撥款重新啟動,而撥款善後和重新啟動所費不菲。在停建期間又要保養,亦沒有任何收入,所費也不菲。既然「洗濕了頭」,祇有繼續幹下去。
大型基建工程,涉及費用龐大,所用的資源也不少,除非不興建,一旦決定興建就要完成為止,否則祇會白白浪費了不少的金錢和資源,極不環保。當年政府霸王硬上弓,惹起很多市民不滿,本人亦曾簽名表示反對興建。

決定不再撥款興建,沒問題,但如何善後?看不到支持不撥款的一方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如果在興建初期,本人會支持停止撥款,早早止損。但是,現在在興建後期,如果不撥款繼續下去,又不撥款善後,興建承辦商會根據合約控告政府違約,到時政府亦要運用不少公帑作出賠償。況且,已經興建的部份怎樣善後?同樣地,也要運用不少公帑。換言之,繼續撥款與否,不少公帑也要運用。所以,在這個階段,本人也要陪着「焗賭」,支持政府繼續興建下去,最少可得回一條可運用的高鐵,而已耗用的資源和金錢亦不會白白浪費掉。
追加撥款,在工程界而言,早已不是新鮮事。當年本人簽名反對興建高鐵,也曾指出由於工程估算粗疏,六百多億元絕對不是封頂價,一旦興建,追加撥款已經早早寫在牆上,祇是不能估計到六百多億元與真正封頂價還有一大段距離。

2016年2月4日信報社評:經濟自由仍可喜 法治受損實堪憂

香港的經濟自由度,實靠法治維繫。若法治受損,要維持現今的經濟自由度水平並不容易,類似的香港電視事件必會接踵而來。

當年「一國兩制」由中國建立,並向國際社會高調地承諾。由於李波失蹤事件撲朔迷離,並涉及內地強力部門,令港人憂慮「一國兩制」被中國一手破壞,「一國兩制」成為中國的另一「假大空」,淪為國際大笑話。

特稿:抗爭運動要成功 ...
任何抗爭運動要成功,重要的是得到整個社會的支持,令社會大眾覺得這個抗爭群體是真真正正為他們發聲的群體。要得到整個社會支持,行動一定要神聖,要神聖就離不開和平、理性、非暴力。相對上,不合理的法案通過與否變得不重要,因為一旦通過,政府祇會更理虧,道理祇會站在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的一方,才會得到越多的社會支持,形成巨大民意,就算中央政府到時也不能不注意。期間若抗爭一方有任何絲毫非和平、非理性、或有暴力傾向的事件發生,道理就會遠離抗爭的一方,連巨大民意也會遠離,種下抗爭運動失敗的種子。以後,抗爭一方由於要突出自己或自身所提出的訴求,行動祇會越來偏激、暴力,走進不能自拔的境況。

2016年2月3日信報社評:特朗普初選受挫 選舉語言忌用得太盡

說到底,梁振英的管治手法,才是令香港行政立法關係更差劣、令拉布更嚴重、令立法內會內建制和泛民之間的議會默契都失掉的最主要原因,相信中央都看在眼裏。

「把泛民來個Vote Them Out?」,除非Vote Them ALL Out,但在現實上要Vote Them ALL Out,又是否可能?梁特首之後的新特首和特區政府應要實事求事。

經過了不久之前的區議會選舉,很多泛民和傘兵應領略到在選舉期間有太多的本土選舉語言,是絕對不會有市場的。

特別評論:衝擊校委事件的最終輸家是香港大學本身和整個香港
衝擊校委事件,輸的不但是港大校委和學生本身,連整所香港大學和間接上令整個香港的名聲也賠上了。
港大校園政治化,不但嚇怕了知名學者來香港工作的意願,港大排名持續向下看來是必然後果,而香港大學是代表香港的大學,港大淪落,亦會影響整體香港的聲譽。
 
特別評論:特區政府有維護香港權益和中央名聲之責
一個人的健康長期出了問題,在問題未徹底解決前又怎會不憂慮?同樣道理,當保障香港「健康」的一國兩制出了問題,在問題未徹底解決前又怎會不憂慮?有關方面若以為讓時間沖淡一切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這是椽木求魚。
中央當年建立一國兩制,並向國際社會作出保證。李波事件有不尊重,甚至破壞一國兩制之嫌。換言之,中國既建立一國兩制,又破壞一國兩制,若在冷戰時期,必會成為國際大笑話。特區政府有維護香港權益和中央名聲之責,理應向中央陳說利害,否則,祇會進一步影響現今和將來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管治。

2016年1月30日信報社評:日推負利率掀波瀾 全球吉凶還看中國

若如社評標題所言「全球吉凶還看中國」,那就糟了。從中央的暴力救市和被熔斷的熔斷機制,可以看到中央管理金融市場是如何的糟透了。核心問題在於中央的管治哲學要「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大型而開放的金融市場就偏偏不讓任何人都在絕對掌握之中。

肯定地說,「全球吉凶從中國而來」的可能性不少,而國際大鱷必然看準機會從這個可能性借勢賺錢。所謂「物先腐而後蟲生」,若果自身體制不是先出現問題,國際大鱷又怎能從中借勢賺錢?相關的金融管治機構將責任歸咎於大鱷身上,既不能解決問題,更是不負責任和無知的表現。


2016年1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2015年1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5年2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5年1月31日信報社評:官商無規無矩 走向世界困難重重

由官商無規無矩,到有規有矩,是需要時間和過程,不能一蹴即至的。但是,這個過程怎樣開始,又從那處開始?

或者,可考慮在這過程中由國務院直接成立一個臨時仲裁機構,讓一群熟悉中國國情、無任何中國利益而不偏不倚的國內或國外人仕出任。當官或商無規無矩,仲裁機構可隨時介入,排難解紛,規勸無規無矩的一方回到有規有矩的道路上,並將情況向國務院報告、備案。當然,仲裁機構可介入、規勸、建議,但不能夠擁有法庭的權力,要任何一方都要硬性遵從,但有國務院作為後台,當事者不能對仲裁機構完全置諸不理。

以上建議祇是拋磚引玉,希望最後可得出更好的建議。

2015年1月30日信報社評:政府撬票也該拿出最大的誠意

如社評所言,「對於泛民來說,任何『八三一』框架之下的政改方案皆拒絕接受,大有一拍兩散之勢,難道他們不明白政制原地踏步將是一場大災難嗎?當然不是不明白,而是置諸死地而後生,夾帶賭博性質」。要置諸死地而後生,要賭博,先問自己有甚麼實力,有甚麼條件與中央和特區政府談判。要置諸死地而後生,這是屢見不鮮的談判策略,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鬥爭也常常見到,但大前提是在最後時刻也不能犧牲社會大眾的利益。要賭博,所謂「十賭九輸」,況且是以社會大眾的利益為本錢,絕對輸不起。

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背後有人才作各種的計算,為黨運籌帷幄,兩黨所行的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至於香港泛民,根據過往經驗,絕對難以給人有如美國民共兩黨這樣的信心,真要豪賭起來,除了政改會原地踏步之外,祇怕以後還會輸得更多!

特區政府在政制改革上沒有話語權,加上種種局限,能做的不多,能夠在這近乎不可能的任務中持續拋出建議,也是盡了一分力。

2015年1月29日信報社評:馬英九天安門閱兵惹人遐想

相信馬英九是不會出席北京閱兵,否則祇會惹來不利於國民黨的遐想和猜測。

2015年1月28日信報社評:缺乏公屋離場機制 官僚房策落後形勢

亦可考慮設立或增強突擊抽查機制,將賴着不走的公屋富戶抽出來。甚至可賦予房屋署直接取得稅務局的入息資料,令公屋富戶無所遁形,增加阻嚇力。

2015年1月27日信報社評:亞視生死存亡 務須盡快了斷

亞視既淪為「雞肋」電視台,若最後無白武士出資挽救,也沒有令社會大眾眼前一亮的一系列電視節目,勉強「吊鹽水」下去對亞視、對社會大眾都沒有好處。

2015年1月26日信報社評:官商無規無矩 走向世界困難重重

如社評所言,「假貨泛濫成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官商勾結」,所以中央傾全力打貪官的總體方向是沒有錯的。中央已傾全力打貪官,又有多少餘力打假?

若中央將貪官懲治得七七八八,再捉拿勢孤力弱的奸商才會水到渠成。

有人認為這次打貪最終祇是「做做秀」、「走過場」而已,最後都祇是借此打擊異己而已。是的,都有這個可能,而在共產黨歷史上屢見不爽。不過,若對中央打貪都有意見,還對中央還會有甚麼滿意的地方?若有人對中央萬事都不滿意,而香港亦無可能獨立,那麼,他或她應否考慮還值得留在香港的可能。留得在香港,我們都想香港好,當然更不想中國衰而影響到香港。

2015年1月24日信報社評:歐央行量寬加劇政策風險

歐央行的量寬政策若不能惠及社會各階層,好像美國的量寬一樣,祇會壯大游資熱錢,將有保值作用的資產炒起而已,而與土地有關的資產亦會上升,無樓無店鋪的低下階層生活將會更苦,貧富懸殊會加劇,社會的階級對抗亦會更加激烈!

現時歐洲整體經濟低迷,商業投資氣氛審慎,量寬政策要惠及社會各階層的難度高,相信歐央行對以上的後果不會不知,更不會不明,但也要量寬,推想到情況已經壞到極點,而歐央行也黔驢技窮,最後也不得不量寬。若歐洲經濟出現另一個大風浪,歐央行甚至歐洲各國政府又如何應付?這是令人對將來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不表樂觀的真正原因。

2015年1月23日信報社評:斬釘截鐵向引入《國安法》說不

在社會紛爭不斷的香港引入國安法或為二十三條立法,祇會激起社會更多紛爭,部份偏激的港人更會對中央和特區政府不滿,甚至轉向港獨陣營,令香港更不「安全」。特區政府和建制人仕為人為己,應盡香港人之義,向中央陳說利害。

簡言之,以現今香港社會氛圍來說,為國家安全在香港立法,祇會引起反效果,令香港更不「安全」。

2015年1月22日信報社評:奧巴馬欲劫富濟貧 香港也該穩定人心

梁振英在競選特首時已經提出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由他當選後到現在這三年多,問題更加嚴重,平均樓宇呎價節節上升,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土地缺乏。社會要發展,但無足夠土地供應,樓價是會上升,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樓價節節上升,營商和貨品製造成本自然會上升,做成更高的通脹,市民生活苦不堪言自不待言,得益的祇有地產商,令貧富懸殊更加嚴重!

土地缺乏的嚴重程度,已經嚴重影響民生的每一方面,甚至很多骨灰都無法安放的境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可否在增加土地方面作出更多的退讓,而中央政府可否在這非常時期大大收緊單程證的配額?

換言之,香港的根本問題,完全是經濟問題,即使實行了民主政制,祇會較為改變了社會氛圍,是不會根本地將問題解決。

至於美國,小布殊可說是為美國種下國家財政的禍根。除了將收入稅率減至最低,還發動攻打伊拉克,為時多年,每日要支付數以億美元計的軍費,將國家財政跌入萬劫不復的泥淖!得益的祇是支持小布殊當選的軍事武器製造商。

2015年1月21日信報社評:維護國家安全不該藥石亂投

由於特首和特區政府在港人心目中沒有公信力,很多港人並不完全信任中央政府,"目前為二十三條立法或將國安法引入附件,祇會令更多港人對特區和中央政府不滿,祇會令香港更不安全!"當特首和特區政府在港人心目中有公信力,當港人完全認同中央政府,為二十三條立法才會水到渠成。

由於特首和特區政府在港人心目中沒有公信力,特首或特區政府不宜再挑起好像國安、港獨等敏感議題,以免增加港人對特首和特區政府的壞印象,徒添為二十三條立法的阻力。

2015年1月20日信報社評:基金「博懵」炒脫鈎 信譽「質變」金難換

在對抗性球類運動中,常聽到「輸波不輸陣」這句說話,意思是指優勝劣敗,祇是平常事,重要的是表演出自身平時能做得到的,已是有所交代。

瑞士央行突然決定讓瑞郎與歐元脫鈎,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連公信力都賠上,真的輸波又輸陣。既然讓瑞郎與歐元脫鈎,必定要讓市場承受不少波動嗎?為甚麼不讓兌換上限在每個交易日中祇提升一個基點 (basis point),既可減少市場要承受的波動,又不致連公信力都賠上?

基本上,中央銀行的一個任務是要維持金融市場秩序,今次瑞士央行打破瑞郎與歐元掛鈎的「秩序」,無論背後有甚麼原因,在市場心目中,賠上了公信力是走不掉的。

2015年1月19日信報社評:理順港獨是非 消弭分離主義

要港獨,基本來說,首先要問有甚麼條件支持,再問港獨後會面對甚麼後果。

毋庸贅言,港獨沒有任何有利條件支持,就算真的要獨立,必然會面對祖國各方面的制裁,甚至軍事介入,到時必然雞飛狗走,香港會成為一個死城!

香港人是務實的,相信港獨絕不可能成為大氣候。

2015年1月17日信報社評:央行方寸大亂 經濟難有起色

既然瑞郎失守,相信熱錢還會繼續蹂躪瑞郎一番,飽食遠颺後,下一個目標會是甚麼?

更重要的,向來以穩健、審慎見稱的瑞士央行,也要撤銷瑞士法郎兌歐羅的上限,令人對央行維持金融市場秩序的能力大大失去信心,進而影響投資意欲, 試問又怎樣將已疲弱的毆元區經濟刺激起來?

2015年1月16日信報社評:房策必須加快搬遠水救近火

要開發更多土地,增加土地儲備,才有提供更多居住單位的能力,控制樓宇需求的期望以打擊炒賣,這才是控制樓價上升的不二法門。其中一招絕招是政府可以「出口術」,若樓價持續上升,政府不排除會將維港填平、移山填海或其他大量增加土地儲備的可能。

2015年1月15日信報社評:《施政報告》遏港獨 救火不成反添柴

特首的施政報告應就管治香港方面展現香港的遠景、展望,並提出將要配合的政策和措施,而非就一間大學的校園刊物《學苑》所刊載的言論作出不少篇幅的批評。

既然特首為此作出批評,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相信社會大眾會有以下關注:

一、《學苑》究竟說了甚麼,竟然引起特首的關注?由毫不起眼的言論,變成社會大眾的焦點,特首真的居功不少!
二、特首作出批評的真正背後原因是甚麼?是否「阿爺」逼特首表態?或者特首在近期的抗爭中被示威學生處處針對而心懷怨恨?從以往特首的言行推斷,相信後者可能性較高。

總的來說,特首的批評會引起的不少壞的社會效果,特首自己都要警惕自身的言行。

2015年1月14日信報社評:滿足青年期望 不能單靠甜頭

在經濟學中,其中一個基本學說是物質是有限的,而人有無窮無盡的慾望,青年人都不會例外。香港天然資源缺乏,土地有限,難以完全滿足所有人,特別是年青人的慾望,再者,以往的大肆移山填海以增加土地的方法已經受到極大限制,香港在各方面的發展—房屋、商貿、社福康樂設施等—很有限,情況在十年內相信都難以改變。面對這個情況,青年人祇有一個途徑可行:憤發向上,有fighting spirit,有成為BEST of the Best的長久心態,最好地裝備自己,到時無論身在香港或外地,才有發展的機會。

2015年1月13日信報社評:廉價居屋值得考慮 紓解民怨杯水車薪

發掘更多土地,才是催谷經濟,也是解決嚴峻的居住問題的不二法門。但要發掘更多土地,整個社會難免都要作出一些犧牲,始終「沒有免費的午餐」。例如填了整個維多利亞港,除了可提供大量土地之外,很多要「過海」的市民每天可節省「過海」的費用,一舉兩得,不過,市民可否願意放棄這個集體回憶?

2015年1月12日信報社評:政府走哀兵路線 撬票需莊嚴承諾

社評最後所說「 人人皆明白原地踏步必然禍患無窮,哀兵唯一的勝算是以莊嚴承諾,換取被撬票對象的顧全大局」,也是一個方向,問題是究竟政府可以作出甚麼承諾?未有任何承諾,又怎樣莊嚴?就算有莊嚴承諾,被撬票對象會接受嗎?特區政府一切以中央馬首是瞻,究竟政府可以作出如何的莊嚴承諾?社評所提議的方向,同樣地也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問題關鍵在於中央對香港的政改態度。基本上2017年政改大局已定,中央的態度對此亦更加堅定。至於2017年後的,中央或可作出一些莊嚴承諾,例如保證2022年的政改必定不會原地踏步,定會更加民主化,由習總親自拍板確認,但前提是要支持通過2017政改。當然,特區要向中央和泛民兩方游說,也是吃力不討好的。要撬這區區四票,難道甚高。

泛民方面,都要認清一點,今次否決政改框架,中央為了面子,2022年和以後都會推出同樣或大同小異的政改框架,祇要不通過,以後都會是這樣子的政改框架方案,直至通過為止。更要認清的是,香港在中央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少,就算沒有香港,中央還有上海、深圳、甚至趨向香港化的前海亦在發展中。

2015年1月10日信報社評:再搞變相公投政局更難轉圜

社評最後所講「... 徒令中港關係緊張加劇,社會撕裂益甚,只怕未來一段時間政局都不可能有轉圜餘地。」

就算何俊仁不辭職,相信不是『祇怕』,而是『肯定』未來一段時間政局都不可能有轉圜餘地。始終中央政府和泛民立場互不退讓,這個「不可能有轉圜餘地」的結局已經早早寫在牆上,所以何俊仁辭職所引發的變相公投,並沒有引起社會上的任何重大激盪,而泛民和建制亦罕有地一致認為這個變相公投來得太遲,根本不會發生任何重要的作用。

何俊仁在政壇打滾了一段不短的日子,相信他亦對變相公投所引起有限的社會影響了然於胸。所以,何俊仁辭職所引起的變相公投,相信祇是一個幌子,真正意圖祇是為了民主黨自身的前途,達致以下的可能目的:

一、讓民主黨有才幹的年輕一輩一個上位的機會,令民主黨更能掌握年輕一輩的脈搏,避免在「佔中」抗爭運動中被邊緣化事件重現。
二、以辭職所引起的變相公投,令民主黨可在泛民中重回領導行列。
三、始終,說來說去,都是離不開「選票」二字。

2015年1月9日信報社評:和平崛起自該維護和平

社評最後所說「 如何消除意識形態所造成的仇恨 」,首先要尊重別人。有傳媒時常以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為擋箭牌,肆意描黑,種下怨恨的種子。《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 事件令人傷感,不想事件重演,傳媒要從中吸取教訓。

中國介入阿富汗,若祇是居中斡旋,排難解紛,無論最後結果如何,相信都不會種下任何怨恨的種子。

2015年1月8日信報社評:次輪諮詢仍照本宣科 撬票成敗看民情變化

無論支持或反對通過政改,各方各派都應以爭取最大民意支持為主,並以此為依歸,才是正道。

2015年1月7日信報社評:日本「正常化」不可迴避謝罪正常化

想「國家正常化」,日本首先要向二戰曾遭受傷害的鄰國衷心謝罪,並自我反省。

2015年1月6日信報社評:放扁歸家對國民黨有益無害

政治這碗飯從來都不容易吃。從這篇社評的角度來看,放與不放陳水扁,表面看來不算是大事,但背後都有相當的政治考慮。

同樣地,在香港,政改同樣都有政治考慮,比放與不放陳水扁嚴重得多。這不單是香港的問題,更牽涉國家管治能力和威信問題,甚至可達到國家安全問題,這方面曾作出分析,不贅。況且,習總上台後所作出的強勢領導,相信都不會在政改上作出任何讓步——否則以後怎樣管理處處都是豺狼老虎的國家?——若泛民和激進人仕的激烈抗爭持續,中國領導層必定更加強硬,對香港整體絕無好處。政改第二輪諮詢即將展開,為大局着想,泛民和激進人仕要考慮進行較溫和的,甚至是符合民主精神的抗爭方式。

2015年1月5日信報社評:新歲論油息 逆向卜前程

由於牽涉國際上不同政經勢力周旋,原油市場短期和長期走勢難測,小投資者不宜重注,就算小賭宜情,都要嚴守止損。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由於頁岩油發展成熟,美國在能源上可自供自給,無需從沙地等國入口。沙地等國失去美國這個大買家,要油價回復以往高峰,在可見的將來是不可能的。

2015年1月3日信報社評:樓市「新常態」難恒久 輕率入市風險高

「 然而,樓市基本因素改變的勢頭不可阻擋,加息及增加供應這平常道理早晚反映在樓價上 」,所以要借助樓宇按揭而入市的人仕,必定要衡量自己可否在高樓價上承受高利率的長期風險。

2015年1月2日信報社評:放扁歸家對國民黨有益無害

既然印尼和馬來西亞政府「在釐清事件和協助搜救上拖泥帶水」,乘客倒不如不乘搭這兩個國家的航空公司航班,要兩國政府作出更好的合作、更清楚的交代。

2014年12月30日信報社評:保持財政獨立自主才能保障一國兩制

人口正老化,代表退休人仕漸多,政府在社會福利的支出祇會有增無減。由於土地缺乏,經濟上不會有重大發展,工作人口不會有明顯增加,人口逐漸老化,政府財政的結構性危機祇會向加劇的方向發展。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