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2016年9月和10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增添中)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9月6日信報社評:政爭是否愈演愈烈 視乎特首變或不變

既然有支持自決和「本土」立場的人當選來屆的立法局議員,若梁振英連任,行政立法關係不但不會好,祇有更壞。

自決和「本土」立場意識膨脹,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引言對大學校園刊物提倡港獨表達不滿,將這個「潘朵拉的盒子(Pandora's box)」打開,擴散整個香港社會和立法會選舉,特首本身所造成的反宣傳絕對難辭其咎。在中央來說,梁振英若連任,祇會繼續好心做壞事而已。

就以古時李白詩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送給特區和中央政府。

特別評論:不「港獨」,難道不可以「講毒」嗎?
(參考訊息:2016年9月3日明報:學生派本土港獨傳單 3校勸停 ...
自梁振英在施政報告的引言部份提到港獨後,本來祇留在大專校園的話題,越演越烈,反而令更多新生一代嚮往。
若果在學校祇能在基本法框架下討論,甚至禁止,學生們可以在網上媒體和群組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港獨言論,甚至是極端、偏頗的言論,在朋輩間流傳,學校、家長、甚至政府絕對無機會矯正過來,反而助長了港獨思潮,弄巧反拙!
你或會問,禁止「港獨」字眼在網上出現就可以了。一來,香港是言論自由的地方,若果這樣做,祇會令更多人不滿特區和中央政府。二來,就算不「港獨」,難道不可以「講毒」嗎?
要壓制港獨,倒不如釜底抽薪,在每所中學都舉辦大型講座,理性、開放、和不預設立場地討論港獨是否不可能、不可為,才能令大部份學生心悅誠服地排除港獨的想法,這才是正途。

2016年8月25日信報社評:奧運:動人,殘酷!

「奧運:動人,殘酷!」奧運如是,在任何以金錢為主導的界別,又何嘗不是?個別艱苦奮鬥而成功的如李嘉誠、畢菲特 (Warren Buffett) 等,永遠令人羨慕、動人;無數奮勇作戰而敗下陣來的,總會覺得失望、殘酷。


2016年7月和8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2016年7月和8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9月和10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8月25日信報社評:奧運:動人,殘酷!

「奧運:動人,殘酷!」奧運如是,在任何以金錢為主導的界別,又何嘗不是?個別艱苦奮鬥而成功的如李嘉誠、畢菲特 (Warren Buffett) 等,永遠令人羨慕、動人;無數奮勇作戰而敗下陣來的,總會覺得失望、殘酷。

2016年8月24日信報社評:特首選舉若有競爭 政治環境勢轉風向

「特首選舉若有競爭 政治環境勢轉風向」,很簡單,從大部份民調結果顯示,多於半數香港人已經對梁振英的管治有厭惡,莫說曾鈺成這樣有質素的人物,就算是一件廢物與梁振英競爭下任特首,在民心為變而變之下,也會有相當勝算。

2016年8月22日信報社評:培訓英雄請先提供用武之地

支援香港體育除了興建體育城和擴展單車徑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體育其它方面的支援,例如退役運動員往後的生活問題。

梁振英曾說過體育沒有經濟貢獻,表面上是對的。實際上,體育項目容易凝聚人心,否則中國和其它國家怎會投放不少資源於體育項目上?能凝聚人心,比任何經濟項目所帶來的益處更大。梁振英的說話,除了表演出他對體育的無知之外,更與中國政府投放資源於體育項目的做法相違背,中國政府理應矯正梁振英的看法。

2016年8月19日信報社評:政府吝於支援 愧對體育英雄

政府在體育方面沒有足夠的支援,背後思維在於一旦在體育上作出足夠支援,其它界別亦會要求政府作出公平對待,同樣地要作出足夠支援,政府會疲於奔命。多年前有一間名叫漢鼎亞太的科技公司,曾計劃在香港作出投資,但由於政府這種背後思維作祟,不能作出相應的配合,漢鼎亞太祇有放棄在香港投資的計劃。

祇要政府仍抱着這種思維,香港體育發展和不少其它發展必會困難處處。

2016年8月16日信報社評:激進言論難以持續贏民心

港獨言論可算是本地最激進的本土話題,雖然它的支持度有上升趨勢,但仍是少數,要得到多數以實實際際的港人支持,本來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由於中央政府的打壓,激起有些對中央政府有反感的人仕轉而支持港獨,導致支持港獨的聲勢擴大。一般而言,粗暴地打壓不同言論,換來的祇是遭打壓的一方聲勢更加擴大,在維穩力度上又要相應加大,以往這些情況已經常常發生,但由於中央政府仍受到深深的意識形態影響,始終不能改變做法,這是很不幸的。

2016年8月15日信報社評:年輕人最需要獨立的是思考能力

甚麼是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怎樣培養?這兩個問題若答得不好,又怎樣培養獨立思考?這些富有哲學性的問題,就留待哲學家給我們一個完滿的答案。

在香港這個政治環境漸趨二元化的社會,正正就是扼殺了獨立思考的培養。要獨立思考,就要參詳所有的觀點,透過理性的分析,選出最好的、最能惠及最多人的。因此,對於不同意見的,甚至敵對的,理應十分尊重,並讓社會大眾有充份的討論後作出選擇。港獨勢力不滿中國現今政權,中央政府打壓任何港獨言論,這種非友即敵的環境,不但不能培養獨立思考,更會培養一言堂、獨裁、我行我素的風氣,徒添社會紛爭,甚至衝突,這並非香港之福。

為何要港獨?根據民意調查,祇有百份之十七贊同。由於祇有少數,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支持港獨的,理應要列出港獨的理據和將要面對的挑戰,在社會大眾作出充份的討論,並尊重社會大眾所作出的選擇。若多數社會大眾覺得值得支持,我們就要爭取,否則,若衹有百份之十七的少數支持,又何必勉強?即使衹喊喊口號而已,也覺得費

2016年8月7日明報:選舉主任何麗嫦收刀片信 遭恐嚇「等天收」 重案組接手調查

立法會選舉牽涉暴力是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社會上沒有任何絲毫譴責暴力的言論,是否默認了暴力是可行的抗爭手段、容許暴力影響社會安寧?政府施政如何不堪,抗爭一方更要正面、更要理性、更要和平、更要站在道德高地,要將一切的不是都歸於政府,令政府面對社會大眾時更加無地自容,抗爭一方得到最大的社會支持。

再者,要講暴力,政府有警察,必要時可出動解放軍,政府要怎樣程度的暴力也可以,若以暴力手段抗爭,除了絕無勝算,更加顯得自身絕不理智,失去社會大眾的支持。

最後,眾所周知,選舉主任祇是負責執行政策的公僕,何麗嫦也好、阿豬、阿貓、或阿狗也好,都會作出篩選,效果大同小異。對個別選舉主任作出恐嚇,祇會令人覺得作出抗爭的一方不夠理智,一旦處理更廣闊、更深層的社會議題上,又怎能說服社會大眾可以更理智地解決問題?

2016年8月4日信報社評:官民互鬥不擇手段 荒謬政局亂上加亂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政府和梁天琦等皆然,各要打八十大板。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意思是為求達到目的,不惜一切,包括暫且放棄我們一直堅持的誠信、和平、理性、仁愛等等正面人文價值觀,這會為我們的下一代建立了極壞榜樣,所產生的效果遠比所達到的目的——就算真的達到——所產生的更大,得不償失。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這種風氣若流傳民間,以往所捍衛的香港核心價值——人權、自由、法治,尤其是法治——祇會不攻自破,為禍香港。若人人都以為達到自由、民主、和平為名而不擇手段,破壞社會秩序和安寧,社會大眾能對此忍受嗎?整個社會理應對此大聲譴責。梁天琦修讀哲學,理應對此比一般人有更深的認識。

2016年7月29日信報社評:聯儲局到底想不想加息

社評問「聯儲局到底想不想加息」,這不是一個好問題,因為一個對經濟金融有普通常識的人都會答想。除非通脹劇烈,否則,能夠加息代表經濟有所發展,在現今美國經濟狀況而言,加息令「去槓桿化」更邁進一大步。

其實,在以往的聯儲局聲明中,已經清楚地表明聯儲局是有加息意圖,但總是有所顧慮,不敢貿然加息。社評標題應改為「聯儲局會否加息」更為恰當。

2016年7月28日信報社評:防港獨靠的應該是軟實力

中國政府習慣了財大氣粗,對強大的美國也可以寸步不讓,小小的香港算是老幾?防港獨的正途是增強軟實力,但現在的中國政府可以嗎?

2016年7月25日信報社評:德國連環遇襲 歐洲難免右傾

右翼勢力在國際政治間冒起,並有擴張之勢,可導致可大可小的後果,從歷史中,上世紀二戰出現就是其中之一。當年德國在二戰中右翼勢力當政,除了侵略鄰近國家,並屠殺猶太人,大戰過後深切道歉和經過深深反省,贏得世人諒解和尊重。

右翼勢力的特性是自我保護主義和排他性,受到傷害的群體必會採取報復行動,導致群體間的糾紛增多,甚至仇恨加深,對身處的社會祇會有害無益。自2014年「佔鐘」後,香港社會右傾化亦甚明顯。當我們看到自身群體的利益受損而排拒他人時,我們更要警惕因此而帶來更長遠的、更壞的後果。

接納移民或難民的國家,除了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之外,更要尊重他們的文化、宗教和習俗。

2016年7月18日信報社評:立法會選舉設「防獨軟件」畫蛇添足

港獨的問題根源在於中港矛盾加劇,而中方處於強勢,倡議者感到無力的情況下才會有港獨、和港人自決的言論。設立「防獨軟件」會有助紓緩,抑或更加劇中港矛盾?答案明顯不過。

2016年7月16日信報社評:特朗普的「癲鳳狂龍配」後患無窮

美國共和黨總統準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言行,已有不少媒體評論,不贅。不過,在競選時他犯了不少低級錯誤,若當選後他所面對的問題更加多、更加廣闊、更加深層次,他所犯的錯誤豈非更不堪設想?

若他真的當選,莫非上帝要美國滅亡,必先令他瘋狂?當美國國民決定支持某位候選人時,除了考慮自身的權益外,亦有否考慮想將美國社會帶往甚麼境況?

特別評論:李寶蘭告訴我們還是有選擇的
有甚麼可以比辭職更能表明心志?有甚麼可以比辭職更能令李寶蘭保持她的個人尊嚴
在生活上,我們都會受到委屈,感到難受,這是無可避免的。有些人會意志消沉,甚至借酒消愁,放縱自己。但有些人也會據理力爭,表明心志,甚至發奮圖強。古時候臣子以死相諫亦不是新鮮事,不過在文明的現今社會,有甚麼可以比辭職更能表明心志?有甚麼可以比辭職更能保持自身的尊嚴?簡言之,當我們受到無可避免的委屈,我們還可以選擇的,就是怎樣面對的態度,而這一方面,不少人都忘記了。
李寶蘭選擇辭職明志,不論辭職是對是錯,最少,李寶蘭告訴我們,我們還是有選擇的。

2016年7月9日信報社評:操弄「仇恨政治」後患無窮

操弄仇恨政治以撈取政治利益,徹頭徹尾是損人利己的行為,理應不能得到大量支持者,甚至令人嗤之以鼻。不過,在現今是非不分的世界,有人能藉此跑了出來,亦不會覺得詫異。關正傑歌曲《愛的土地上》所描述的烏托邦境況,看來祇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愛的土地上- 關正傑

2016年7月8日信報社評:民心民粹難畫等號 直升機灑錢新演繹

Helicopter Drop 或 Helicopter Money(直升機灑錢)雖然沒有一定定義,但目的都是增加經濟體系的資金流動性,帶起投資和消費意欲,令社會經濟欣欣向榮、民生安定。

眾所周知,數年前的 Quantitative Easing (QE,中文為量寬),大部份「多出來」的資金並沒有去到普羅大眾的層面,帶起資產(如物業、股票、商品等)大幅飛升,而香港樓價亦有兩至三倍的升幅,令沒有置業的社會大眾苦不堪言。今次無論是量寬,或者是直升機灑錢,問題是怎樣將這些「多出來」的資金能去到普羅大眾的層面,令他們在資產價格再次飛升時能有多一些資金應對,令民生稍為安定,甚至帶起整體社會投資和消費意欲?

2016年7月6日信報社評:輕率改變現狀 英國政壇詭異

要脫歐,不難。但脫歐後有甚麼後果要承擔和善後?看來贊成脫歐者都不甚了了,並沒有真正地理性討論過,否則,又怎會有數百萬人簽名支持再次公投?又怎會出現如此詭異的政壇局面?

贊成港獨的人仕,亦應借鑑今次英國脫歐的整個過程,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討論香港獨立後所要面對的處境和所作出的善後。需知道,香港若真的獨立,不但港獨人仕要面對港獨所面對的複雜處境,全體七百多萬港人都要面對。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香港人,港獨人仕要為全部香港人盡責,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討論香港獨立後所要面對的處境和所作出的善後,不能祇流於情緒化地支持港獨。

做完這個討論後,若果得出香港獨立弊多於利的結果,即使祇是嚷着港獨都覺得費時失事。

2016年7月5日信報社評:若要重啟政改 特首戰須先重提政改

要重啟政改,不難。要重啟政改又要有泛民和中央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不容易。要中央犧牲國家安全考慮而讓香港有真普選,既不切實際又沒有可能。要以831框架作為重啟政改的藍本,除非泛民接受,否則中央亦不想重啟方案後,最後被立法會否決,令中央的管治權威再受損。

當年林鄭用了大概二十個月的時間推行政改,最後無功而還。林鄭要重啟政改,可以討論,但首先要拿出泛民和中央都會接受,而最後可以在立法會通過的方案。

2016年7月2日信報社評:權鬥惡化 英國政府勢成長期跛腳鴨

從英國脫歐公投中,得出的結果是多數人贊成脫歐,但最後有不少國民反悔,希望再來一次公投。若有第二次公投,和其它一切不變,相信贊成留歐的可能性極大。既然如此,為何多數英國國民最初贊成脫歐?英國不是資訊封閉的國家,國民有以月計的時間、有足夠的資訊、有足夠的教育水平去衡量得失,但為甚麼仍出現輸打贏要的情況,要求再次公投?究竟問題在那裏?多數人的選擇是否最佳的選擇?

若果要多數人的選擇是最佳的選擇,基本條件是大部份國民必定要有充足的時間探討和討論、要有專上水平的教育程度、和身處的國家或地區資訊要開放和流通。基本上,英國絕對符合這些基本條件,相信問題在於留歐與否不是簡單的議題,無論選擇留歐或脫歐,不少國民都要經過一番心理掙扎才可以作出最後決定,真的當局者迷。當公投結果公佈後,國民變得旁觀者清,後悔作出之前的抉擇。

英國若要舉行第二次公投,機會相當渺茫。唯今之計,祇有支持留歐的總理候選人當選。見步行步吧!

2016年6月27日信報社評:擲毫式民主不是最佳選項

民主不是萬應靈丹,從英國脫歐公投已經清楚地看到。沒錯,民主機制是可以找出多數人的選擇,並將之實行,不過,多數人的選擇是否最好的選擇?崇尚民主人仕應要切記這一點。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教育程度越高,人民思想理應越理性,能為自己,甚至自身所處的地區和國家作出最好的選擇;反之亦然。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有些令人出乎意外,原因大致是支持脫歐人仕祇着重英國本土利益,忘記了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環境下,最終英國的本土經濟也會被牽連,甚至被拖垮。香港本土人仕要引以為鑒,不要重蹈英國本土支持者的覆轍。

英國脫歐,相信還會有後着,事情不會就此了結。環球經濟必然還會有一番動盪。


2016年6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2016年6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7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6月27日信報社評:擲毫式民主不是最佳選項

民主不是萬應靈丹,從英國脫歐公投已經清楚地看到。沒錯,民主機制是可以找出多數人的選擇,並將之實行,不過,多數人的選擇是否最好的選擇?崇尚民主人仕應要切記這一點。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教育程度越高,人民思想理應越理性,能為自己,甚至自身所處的地區和國家作出最好的選擇;反之亦然。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有些令人出乎意外,原因大致是支持脫歐人仕祇着重英國本土利益,忘記了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環境下,最終英國的本土經濟也會被牽連,甚至被拖垮。香港本土人仕要引以為鑒,不要重蹈英國本土支持者的覆轍。

英國脫歐,相信還會有後着,事情不會就此了結。環球經濟必然還會有一番動盪。

2016年6月20日信報社評:卡梅倫的政治豪賭繫於一粒子彈

若英國脫歐,必定會面對不穩定的情況,英國本身在政治上和在經濟上都會面對太大的風險,而脫歐陣營所指出的利益亦不知道能否兌現,相信作風保守的英國人在權衡利害後,最後都會選擇留歐。

2016年6月18日信報社評:堅決維護一國兩制 三大謎團必須解開

中國執法部門確有越境執法之嫌。要問的問題是,既然香港是國際城市,又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中國明知若有絲毫越境執法的舉動,是會引起軒然大波的後果,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要越境在香港和泰國捉人?相信背後必有更重要的事情發生,從種種蛛絲馬跡來看,必然牽涉到激烈的官場權鬥,而與中央大力打貪亦不無關係。在中國,激烈的官場權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其它的事,難免會被利用,甚至被犧牲。

站在香港角度而言,無論有甚麼成因,有越境執法之嫌就要查明原因,徹底追究。在時機上,現在要查明、追究,香港也會被捲入這場權鬥的旋渦,矛頭亦會直指習總,對習總打貪會構成阻礙。所以銅鑼灣書局事件,相信祇會不了了之。

2016年6月15日信報社評:滬迪園開幕硬件勝 港迪園魅力未必輸

雖然一個在華南,另一個在華東,相信對於很多遊客而言,在同一國境內祇能去一個的限制之下,兩個迪士尼樂園無可避免地會有一定程度的競爭。

如社評所言,港迪園在現在或會在軟件上稍為優勝,但滬迪園在美式管理下,相信軟件上亦不會相差太遠,加上普遍內地客覺得他們在香港並不受歡迎的印象下,港迪園將來的營運必將充滿危機和挑戰。

2016年6月7日信報社評:瑞士拒絕派錢方案 理財之道務須平衡

任何社會,都有懶惰的人和勤力的人。懶惰的人當然不會想勤力工作,甚至最好日日有錢派。勤力的人當然不想懶下來,除了維護自尊之外,更想自力更生,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當然,為了避免被社會看不起,大部份懶人相信都不會承認自己是懶人,所以「公投結果是瑞士人明確拒絕皆大歡喜的派錢方案,百分之七十六點九的選民反對」這一個結果不應感到意外,甚至驚喜。

2016年6月6日信報社評:刻意漠視歷史 必被歷史漠視

部份學界「為了要跟中國切割而把歷史一併切割,侃侃而談六四悼念應該畫上句號」,他們不明白,甚至漠視以下論點:

一、因為當年「六四」發生,香港民主呼聲才被喚醒過來。若「六四悼念應該畫上句號」,亦否定了當年被喚醒的香港民主呼聲,與「我要真普選」的訴求豈不是自相矛盾?
二、民主講求包容,否則與獨裁何異?更何必爭取民主?部份學界對爭取民主的同路人作出批評,除了削弱自身爭取民主的力量之外,更顯出他們對民主的概念認識不深,甚至乎表演出顯淺、自以為是、獨斷獨行、排斥他人等等不文明、不理性、甚至乎不民主的一面,社會大眾看在眼裏,祇會更不尊敬大學生,對大學生自身,甚至乎對將來的大學教育政策,都有一定的壞影響。

2016年6月1日信報社評:莫讓問責制也淪為紙上制度

以往林鄭以「好打得」作風得民望,今次林鄭以「好打得」為要在「鉛水」事件負責的高官護航,肯定會失了民望,莫非背後為了將來參選特首,希望得到公務員的支持?若果如此,中間的得失怎樣計算?

2016年5月20日信報社評:中央支持牽頭人 解讀挺梁連任太天真

中央是不會在這個階段表明挺梁連任。不論是否挺梁連任,若現在表明,對中港雙方都沒有好處。若果現在表明挺梁,梁振英肯定更囂張跋扈,既影響特區政府的管治,更令港人更加厭惡中央。若果現在表明不挺梁,社評已說過,張德江也認為,梁特首餘下任期的特區管治怎樣繼續下去?所以,中央在現階段而言肯定保持緘默,如社評所言,勉強解讀肯定太天真。


2016年5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2016年5月26日信報報導「港大學生會:不應再放心力悼六四」有感

- 相關報導連結:「港大學生會:不應再放心力悼六四」,2016年5月26日信報(祇有訂閱者才可看全文)

對於大專學界將會在:

- 『「六四」當晚將於中文大學校園內舉辦論壇,探討香港前途問題及八九民運如何影響本港民主發展,但不設任何悼念儀式,...』,和;
- 『港大學生會連續第二年自行舉辦六四晚會,保留默哀但不會點起燭光,會長孫曉嵐稱,相信學界未來一、兩年會把「悼念六四」從每年議程中剔除,認為悼念「六四」是時候畫上句號。』

有以下感想:

一、將悼念成份大幅縮少,有如在二戰悼念時將悼念成份大幅縮少一樣,有極不尊重當年為此而亡的人仕,亦失去了從二戰、「六四」所帶給世人的警惕作用,我們的後代亦會為此而再次付出同樣慘痛的代價。悼念,不在於儀式本身,而在於它所帶給我們的警惕、驚醒。
二、想問大專生們究竟是否想香港實行民主政制?要在香港行民主,是否要集合所有力量去爭取才有更大的成功希望?無論怎樣不認同其他泛民所舉辦的悼念活動,始終其他泛民都是爭取落實民主的一股不能少覷的力量。公開不認同其它悼念活動,祇會削弱了整體爭取落實民主的力量而已。
三、大專生拒絕接受別人意見,又不認同支聯會的「行禮如儀」悼念環節,自以為是,不能顯示出民主精神的風範和面貌,香港的民主前途難以樂觀。而大專生們缺乏客觀、理性的言行,祇會失去了社會對他們的尊重,亦會反映到他們出來社會做事時的待遇。
四、有時候,即使我們並不認同某些意見和主張,但亦無需宣諸於口的,以免產生預期不到的副作用。現今年輕的大專生們還未領略得到。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論中立

一網友說起「中立」問題,亦認為「中立」為偽命題,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受自身環境,信念及生活經驗所影響,無人有可能相對別人會是'中立'的,'中立'從來是偽主題,你不會中立,我不會,X報也不會,全世界人也不會。」除了首兩句本人是同意之外,其它的本人絕不百份百同意。

例如「無人有可能相對別人會是'中立'的」這一句,就以法庭的法官為例,在作出判決和維持法庭秩序時,必定相對任何人而言,是公平、公正、和不偏不倚(即中立),否則怎樣令人人信服?法庭的尊嚴怎樣維持?法治又從何說起?

版主會同意「任何一個人都受自身環境,信念及生活經驗所影響,無人有可能是絕對中立的」。若要絕對中立,祇有完全沒有立場、沒有意見的人才可以,但如此這樣,與死人有何分別?但要做到相對中立,是可以做到,或可以追求到的,祇要凡事從整體利益出發就可以了,而這個整體,能做到越大,就越好,例如一間公司有不同部門,若任何部門可以將目光超越自身部門,能為整體公司利益着想,就已經相對上位處中立了。那樣,看官會問:「中立不是兩種極端意見、和立場等等的中間嗎?」很可惜,這不是數學問題,怎樣為之中立,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換言之,別人的中立和自己的中立可以很不同,就以香港溫和泛民想行的「第三條路」來說,泛民怎樣看「第三條路」,泛民中都有不同看法一樣。所以,若從整體利益出發來看中立,應該是比較客觀而實際上可行的。

最後,理所當然地,中立從來都不是偽主題。比中立更難達到的真善美,也是一個完美境界,相信幾乎沒有人可以百份百達到,但並不代表人類不去追求,在孩童教育中,更要灌輸真善美的概念,令人類的將來可以更健康地發展。同樣地,中立是沒有人可以百份百達到,但並不代表人類不去追求。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2016年5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6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5月20日信報社評:中央支持牽頭人 解讀挺梁連任太天真

中央是不會在這個階段表明挺梁連任。不論是否挺梁連任,若現在表明,對中港雙方都沒有好處。若果現在表明挺梁,梁振英肯定更囂張跋扈,既影響特區政府的管治,更令港人更加厭惡中央。若果現在表明不挺梁,社評已說過,張德江也認為,梁特首餘下任期的特區管治怎樣繼續下去?所以,中央在現階段而言肯定保持緘默,如社評所言,勉強解讀肯定太天真。

2016年5月19日信報社評:導回一國兩制框架 為香港綁繃帶止血

中央能放下身段,以代入和尊重香港文化的言語闡釋中央政策,總算是一個進步。若中央和泛民能定期溝通,對中央和泛民,對中港雙方,都祇有好處,並沒有壞處。

2016年5月16日信報社評:曹星如振奮人心 體育專員切忌揮空拳

創科局成立不久,還未看到會為香港科技界帶來任何新景象,再者,政府除了在萬般艱難下成立了創科局之外,並未在政策、資源、土地和融資安排上作出明顯而長遠的支援,相信就算創科局有翻雲覆雨的能力,亦會有「巧婦難為無米炊」之嘆!

同樣道理,社評認為「特首梁振英宣布設立體育專員一職,名義上算是有寸進,然而距離大展拳腳仍十分遙遠,起碼我們尚未聽到什麼具體套路,情況恰似九流拳手揮空拳」,相信也因為政府「並未在政策、資源、土地和融資安排上作出明顯而長遠的支援」,就算新設立的體育專員,相信也會有神仙難變的感覺。

2016年5月13日信報社評:立法會勢將碎片化 選特首更添戲劇性

社評所說的「碎片化」將會繼續,而且會維持一段不短的日子,除非大部份泛民黨派在選舉中大敗,才會有誘因令他們聯合在一起。

泛民「碎片化」,祇是證明大部份泛民黨派沒有民主精神而已,亦不明白甚麼是民主。既然大部份泛民黨派不能在選民面前彰顯民主風範,換言之,他們表演不出民主中「求大同,存小異」的精神,真正明白民主精神的選民又怎會投票給他們?

至於建制派,由於中央不想選舉結果太難看,中央必然會在幕後統籌一切,有異心的建制黨派又怎敢不從?相對上,建制派問題沒有泛民的嚴重。

2016年5月5日信報社評:特朗普不一定玩殘地球

特朗普怎樣經營他全資擁有的Trump University?信報也曾經報導過。一旦他當選總統,他怎樣管治整個國家?肯定地,他必以自身或其友好的利益為先,至於整體國家利益,最多祇排第二而已。

就算如社評所言特朗普不會玩殘美國,相信也不會比小布殊好得了多少。

2016年4月30日信報社評:武統台灣不可行 封殺港獨非上策

有幾點想說:

1.0.社評最後說到『須知道,務實的香港人個個心知肚明,港獨完全沒有成功的機會,那是民主訴求沒有獲得充分肯定的情緒反應。與其打壓港獨,不如積極考慮重啟政改方案,正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所言,做好「一國兩制」的工作,就是對港獨最好的回應。』務實地說,怎樣積極考慮重啟政改方案?上次在立法會被否決,中央已經丟了臉,現今中港矛盾比前更激烈,中央已表明也會是同樣的政改方案,再重啟,豈不是又再丟臉?中央再丟臉,怎樣面對和以後怎樣管治國內其它地方?若果中央為了遷就港人,修改後重啟政改方案,會否給國內其它地方——例如新疆和臧族——一個可乘之機,影響中央管治?香港經濟越來越依靠中國,中國不好過,香港也好不了多少。
1.1.現今的港獨問題,始作俑者就是特首施政報告的序言。除了做好「一國兩制」的工作,還要更加做好特區的管治,令人心轉向。其它的,以往說過了,不贅。
2.武統台灣不但不可行,而且是絕不可行。共產黨強調「槍杆子出政權」,理應熟讀《孫子兵法》,而《孫子兵法》中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絕對是至理明言,對於台灣情況絕對適用。況且美國亦不會不保護台灣,中央更應理智地走上「攻心」之路,向着台灣的炮彈明知沒有任何正面作用,理應撤回。
3.台灣政權不是千秋萬世,每四年便進行一次總統選舉,所以武統台灣不是必然選項。若果真的要武統台灣,後果是台灣社會必然對中國大陸更加仇視、怨恨,而中央又要浪費大量資源重建和管治台灣,絕對是雙失。

2016年4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2016年4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5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4月30日信報社評:武統台灣不可行 封殺港獨非上策

有幾點想說:

1.0.社評最後說到『須知道,務實的香港人個個心知肚明,港獨完全沒有成功的機會,那是民主訴求沒有獲得充分肯定的情緒反應。與其打壓港獨,不如積極考慮重啟政改方案,正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所言,做好「一國兩制」的工作,就是對港獨最好的回應。』務實地說,怎樣積極考慮重啟政改方案?上次在立法會被否決,中央已經丟了臉,現今中港矛盾比前更激烈,中央已表明也會是同樣的政改方案,再重啟,豈不是又再丟臉?中央再丟臉,怎樣面對和以後怎樣管治國內其它地方?若果中央為了遷就港人,修改後重啟政改方案,會否給國內其它地方——例如新疆和臧族——一個可乘之機,影響中央管治?香港經濟越來越依靠中國,中國不好過,香港也好不了多少。
1.1.現今的港獨問題,始作俑者就是特首施政報告的序言。除了做好「一國兩制」的工作,還要更加做好特區的管治,令人心轉向。其它的,以往說過了,不贅。
2.武統台灣不但不可行,而且是絕不可行。共產黨強調「槍杆子出政權」,理應熟讀《孫子兵法》,而《孫子兵法》中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絕對是至理明言,對於台灣情況絕對適用。況且美國亦不會不保護台灣,中央更應理智地走上「攻心」之路,向着台灣的炮彈明知沒有任何正面作用,理應撤回。
3.台灣政權不是千秋萬世,每四年便進行一次總統選舉,所以武統台灣不是必然選項。若果真的要武統台灣,後果是台灣社會必然對中國大陸更加仇視、怨恨,而中央又要浪費大量資源重建和管治台灣,絕對是雙失。

2016年4月28日信報社評:BBC員工反對遷港 縱過慮亦鳴警鐘

除了從傳媒得知政府措施方面對傳媒採訪比以前施加更多限制之外,今年年初一的旺角騷亂事件,暴動者襲擊警察和記者的片段,不少人仍歷歷在目,香港的新聞採訪環境肯定地比以往差。BBC中文部員工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

2016年4月27日信報社評:數字遊戲無助扶貧 增建公屋才是曙光

梁振英認為「基層市民同時面對房屋及貧窮問題,現屆政府上任後立即在房屋問題上勇往直前,形容現在問題的解決已經有了曙光。」政府在房屋問題上的努力,相信社會大眾會肯定,但站在普羅市民的角度,房價和屋租每年增幅不少,薪酬增幅遠遠追不上,公屋輪候仍要最少三年多,曙光從何而來?

2016年4月26日信報社評:調查港獨空談 實乃庸人自擾

三日前已經表達了這方面的意見,現在祇是作出補充。

記得年多前,港獨言論祇限於在大學校園內,在社會上根本無人理會。自從在特首施政報告的序言中批評港獨言論,港獨言論迅即在社會傳播,有如為了阻止冀坑中發出的臭味而捅了冀坑一樣,祇會越捅越臭。

中央要明白,現在港獨言論的傳播情況有如癌細胞擴散全身一樣,要完全消弭這種聲音絕對無可能,祇有適當地控制着,不讓情況繼續惡化。「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長遠而言,真的要做到香港人安居樂業,若能達到,「有頭髮誰想做癩痢」?

不過,以現時的特區管治能力,祇會將港獨言論繼續擴散。要控制港獨言論情況不再惡化下去,難度更高,以現時的特區管治能力、中央的「將一切消滅於萌芽狀態」的思維、和本地經濟有惡化跡象的情況下,情況絕對不容樂觀。

2016年4月23日信報專欄文章:各說各話到2047(江麗芬)

隨着中央對泛民方面所提出的獨立、自決等等主張表示強硬立場,各說各話情況就算未到2047,也會維持一段不短的日子。

明目張膽地提出獨立、自決等主張,但背後並沒有很大的民意和其它資源支持,中央其實毋須過慮。看看中國歷史,真正有實力、有能力要獨立、自決、甚至推翻政權的,又怎會事先張揚?嚷着要自殺的人,會有多少個真的會自殺?再者,香港人最講求實際,不會輕易祇為理想或轉變而作出重大改變。

要擔心的,反而是香港本土經濟有轉差的跡象,必然導致民怨增加,部份走投無路的,才被迫「上梁山」。怎樣不再增加民怨,首要必然是撤換特首,或提早舉行特首選舉,而中央表態不再支持梁振英連任。

2016年4月23日信報社評:當失業遇上勇武 消弭民怨更棘手

當環球經濟在幾年前轉差,香港在現在才出現經濟轉差的情況,已經是遲了,以前已經多於一次提醒大家「未雨綢繆,勒緊褲頭」。

在昨晚(星期五晚上九時多)乘車經過旺角彌敦道時,見到行人較為疏落,可算是本地經濟轉差的一個現象。

如社評所言,「當失業遇上勇武 消弭民怨更棘手」,加上現今政府和特首的表現,情況難以令人樂觀。

2016年4月20日信報社評:民主不是萬靈丹 沒有民主更堪憂

既然社評標題都認為「民主不是萬靈丹 沒有民主更堪憂」,在眾多民主方案中,由於中央祇接受831政改方案,831方案成為唯一有可能在港實施的政改方案,這是社會大眾都要接受的事實。換言之,經歷過831方案被否決,中央承受了權威受損的大陣痛之後,相信在現今政治氛圍下,中央支持特首再推動政改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社評最後一段的「下一任特首無論如何必須再一次推動政改」...。同樣地,要中央推出接近一人一票、真普選的方案,都是不切實際的。

當年否決了831方案,中港皆輸。中央輸了短暫的管治權威,香港輸了向民主方向踏出一步,連特首選舉和立法會選舉改革的機會也輸掉。導致香港現今的政治環境,中央自然有責任,但否決了831方案,香港一方理所當言也要負相當的責任,亦明顯地承受着相當的後果。


有民主,法治更有保障,所訂立的法律更能符合整體的利益。

無論香港的立法會組成如何不堪,最低限度也有相當數目的民選議員,香港法治並不是全無保障,當然還有不少的改善空間。

2016年4月18日信報社評:卡梅倫醜聞困擾 脫歐公投存暗湧

如果不是「衰到貼地」,要保守的英國人在最後關頭豪賭地脫歐,殊不容易。

要英國不脫歐,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要做的是不讓英國的政治和經濟形勢轉差,亦不讓他的離岸基金公司「醜聞」與他對英國的管治帶上任何關連——換言之,公還公,私還私。公投已在最後階段,看看卡梅倫的真功夫了。

現今國際經濟環境惡劣,一旦英國脫歐,相信會對國際和英國本土經濟立時帶來不良影響。

2016年4月16日信報社評:但願張德江為對話而來

社評標題「但願張德江為對話而來」和社評尾段其中的「可是,要緩解矛盾對峙的僵局,除了溝通、對話,還有其他出路嗎?」都強調社評的良好願望和對話的重要性。實際上,要對話,首要是良好的對話基礎和氣氛,進而是雙方是否有為達成協議而願意妥協的心。

觀乎中方對港言行的過往經驗,若果中方認為良好的對話基礎和氣氛還未存在,而對方亦不願意作出任何退讓,又何必浪費時間相見?就算勉強相見,都祇是各說各話、各自表述而已,不會達成任何成果。以此推斷,張德江來港,除了為「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作主題演講,與特區政府人員和建制人仕見面之外,相信也不會與大部份泛民人仕會面。若有人希望中央和泛民透過張德江來港而展開廣泛的接觸,恐怕又要再一次失望而回。

特別評論:機場職員為特首千金攜帶手提行李過關事件所引起的疑惑
相關連結:2016年4月8日信報社評:機場安檢不容破壞 特首特權尚未釋疑(節錄)
這件事產生以下兩個疑點:
一、梁特首是否有運用他個人的影響力?若沒有,為何他的千金起初與機場人員有所爭執,最後機場人員願意為他的千金代拿手提行李呢?轉折過程中究竟發生甚麼事情?梁特首亦承認有透過電話與機場人員瞭解事件,既然如此,梁特首是否在有意或無意間運用了他的影響力呢?
二、如果梁特首真的沒有運用他個人的影響力,機場人員為何會作出改變呢?
既然引起社會關注,亦是航班安全漏洞,機管局理應針對以上疑點徹查,還梁特首和機管局自身一個清白。

(2016年4月27日作)
聽到新聞報導提到courtesy delivery,都是由機管局職員執行,由航空公司職員執行的則絕無僅有。有航工總人員曾要求機管局公開由航空公司職員執行courtesy delivery的相關數字,機管局拒絕回應。
按常理,由機管局職員執行courtesy delivery可以理解,若果可以容許航空公司職員執行,可以看到有較大安全漏洞,因為很多國際航空公司都有駐港職員,即使每間航空公司祇容許一位職員有此特權,換言之,就有過百位職員有此特權,構成絕大的安全風險。

2016年4月11日信報社評:雙特首之設反添無休止爭拗

由於雙特首沒有詳細細節,難以客觀評論。從普通常識出發,就有兩大問題要考慮:

一、機制上,他們怎樣分工、怎樣合作?
二、執行上,一旦雙特首出現爭拗,甚至「你不瞅、我不睬」,各做各的,管治問題是否比現在更大?

再想遠些,若雙特首是好的機制,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應該早有雙總統制、雙省長制、和雙市長制等等。

2016年4月7日信報社評:巴拿馬文件敲響暮鼓晨鐘

社評最後一段『對於高層老虎們的利益轇轕,不是根據法治精神一視同仁調查清楚,而是選擇性沉默,如此富有中國特色的反貪防腐,公信力少不免打折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國要建立廉潔形象,最低限度必須確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原則,絕對不應該任由「這隻老虎比那隻老虎更加平等」。』道出了很多人對中央政府的期望。

2016年4月2日信報社評:阻遏港獨須合情合理合法

李白詩詞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本為想抒發心中積累已久的鬱悶情懷,怎知越想抒發,心中越鬱悶。西方諺語中的Pandora's box,中譯潘朵拉的盒子,亦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味。

以上祇是說明,港獨言論本為大學校園內的眾多小眾言論之一,但經過反智的梁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批評過後,打開了港獨的「星星之火」,令更多不滿政府的人仕投入港獨陣營,壯大了港獨聲勢,要港獨言論完全消聲匿跡已近乎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人體內的毒瘤。

既然港獨聲勢已變成了毒瘤,香港社會衹有將之控制和適當地處理,避免港獨聲勢進一步擴大,危害整體社會利益,但現今和以後的特區政府是否有這種智慧?這方面,情況不大樂觀。

特別評論:電影《踏血尋梅》獲得眾多主要獎項,但《十年》獲得最佳電影
相關連結: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及得獎名單
既然電影《踏血尋梅》獲得眾多主要獎項,順理成章,它應獲得最佳電影才是。若《十年》要獲獎,應設立適當的獎項讓它獲獎,例如設立特別電影獎、或者最能引起關注電影獎等等。
根據不同文字傳媒報導(例如:明報),林建岳認為《十年》得獎是香港電影界的不幸,因為《十年》沒有得到任何獎項提名,亦非最賣座電影。但筆者認為,香港電影界的不幸,是評審團沒有忠於純粹從電影角度評審電影,容易受到其它非電影因素影響評審,亦沒有解釋《踏血尋梅》獲得眾多主要獎項但不獲最佳電影,相信會令很多曾參予製作《踏血尋梅》的工作人員和其他人不服,影響以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聲譽和地位。從主持劉青雲所言,籌備這次頒獎禮人手不足,甚至連頒獎嘉賓也不足,說明相關業界普遍並不太重視這個頒獎禮。從今次《十年》得到最佳電影,可以預見香港電影金像獎繼續不會受到業界重視,甚至會一蟹不如一蟹也不意外。
電影《踏血尋梅》所獲得的獎項: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
- 最佳編劇
- 最佳攝影

說來說去,筆者祇質疑評審團的專業性而已。評審團的專業性,已經備受廣泛質疑,連爾冬陞也有「情緒取代專業」的評語。要《十年》獲最佳電影,其實不難,衹要增設多個新獎項讓《十年》得獎或得到提名,就已經符合最佳電影提名的客觀條件,就不會被人詬病和質疑。認為《十年》應該獲最佳電影的朋友,應爭取設立這些新獎項,讓《十年》或其它喜愛的電影名正言順地獲取最佳電影才是。

特別評論:以邵氏經典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當年軼事看《十年》
當年邵氏經典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上映超過六個月,祇因積累太多已排期的電影,才被迫落畫。此電影在金馬獎獲得眾多獎項,有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李翰祥)、最佳女主角(樂蒂)、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最佳音樂(周藍萍)、和最佳剪輯(姜興隆)。當中風頭躉,就是新晉演員凌波。由於在電影中凌波反串梁山伯,女扮男裝,當年評審人員難以將凌波評為最佳男主角或女主角,主辦當局於是設立最佳演員特別獎,讓凌波得以適當地獲獎。因此當年凌波風頭蓋過樂蒂,傳聞樂蒂心裏也覺得酸溜溜,最後離開邵氏,而林黛的事業亦開始走下坡,是否與凌波崛起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設若當年評審人員不設立最佳演員特別獎,祇讓凌波獲得最佳男主角或女主角,相信都會議論紛紛,凌波在當時不會受到如此愛戴,以花車遊行形式向眾多台灣影迷見面的盛況更談不上。同樣地,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若為電影《十年》而設立適當的獎項,例如最特別電影、最引起共鳴電影等等讓它獲獎,肯定是面上貼金,風頭是否比其它電影得到最佳電影就不得而知,但受注意程度肯定不會比獲得最佳電影的電影少,而正面評價必比現在大得多。就算未能得到任何獎項,也有不少人為它抱不平而獲得不少正面評價。現在沒獲獎、沒提名的《十年》獲最佳電影所引起的質疑,令《十年》為最佳電影的公信力大減,不知道這次選《十年》為最佳電影的人是否害了《十年》,亦害了整個評審團的公信力?

特別評論:今期專欄作家王迪詩問為什麼要行俠仗義?
2016年4月2日專欄文章(節錄):為什麼要行俠仗義?
既然有很多事例說明好人會遭到不測,壞人可安樂一生,專欄作家王迪詩問為什麼還要行俠仗義?版主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維護整個群體、整個社會、甚至整個國家的利益。俠和義,指的必然是為眾人、為多數人,不是為個人、為少數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所訂立的法律,背後都彰顯了維護該國家和地區的整體利益。當有人違反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執法部門便會執法,「行俠仗義」,以維護國家或地區的整體利益。
當然,每個群體、地區、甚至國家的整體利益有所不同,怎樣理解行俠仗義,也會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社會矛盾亦因而產生,這些是理所當然的。為了不讓社會矛盾影響國家和地區的整體利益和社會安寧,無論怎樣行俠仗義,法治是要絕對尊重的,絕無一絲一毫的退讓。

中國大陸的法律條文、甚至憲法,都是很清楚的。在憲法第二章第三十五和三十六條,人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和「有宗教信仰自由」,是反映了整個國家人民的權利,人民可以以這些權利捍衛自身和群體的利益,甚至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但在執行上,當李波事件曝光後,連相關部門發言人也說明強力部門都有方法規避相關的法律,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執行法紀部門如何不尊重法治。中國法治問題不在於法律條文,而是在於執法人員,甚至是共產黨黨大於法的傳統。既然執法人員、甚至政府官員並不尊重法治,其他人又怎會尊重法治?維護人民合理利益的維權律師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壓,正正是不尊重法治和共產黨黨大於法的明證。

2016年4月1日信報社評:不要讓網絡文化牽住鼻子走

在網絡中,有海量的資訊、知識,相對上,智慧卻少得可憐,連偏頗的言論也可以有生存空間,甚至發揚光大。

2016年3月31日信報社評:「矽谷眾人師傅」給香港金融科技的啟示

香港金融界耽於安逸已久,亦不斷有公司在港上市,又怎敢於破舊立新?

香港的大老闆們,一切都以短期利益為重,又怎會破舊立新?就以李嘉誠的說話形式來作一個說明,要破舊立新,一旦出了甚麼問題,影響了數以十計、百計的員工飯碗,作為老闆的他會好受嗎?換言之,怕「孭鑊」,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怎會破舊立新?


2016年3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哲學與勇武抗爭的淺見

從網上得知,梁天琦是哲學系學生,贊同勇武抗爭,令喜歡思考的人不禁有哲學與勇武抗爭的聯想。

在維基百科,對哲學的闡釋是「不但可以是特指學術上針對思考方法的學問,也是指對普遍而基本的主題的研究,這些主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思想等有關。」換言之,哲學注重文明、理性、思考。

勇武抗爭,從網上所搜尋到的解釋不多,但從個人瞭解所得,透過勇武行為以表達不滿,藉此令另一方感到壓力,答應訴求。

可以想到,若事事都要以勇武抗爭爭取,與野獸互相搏鬥又有甚麼分別?若事事都以勇武抗爭爭取成功,何必講文明、講理性、講思考,更何必研究哲學?就算論述用兵的《孫子兵法》,也有「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名言。

勇武抗爭,眾所周知,亦有不少反效果。「難免會有傷亡,徒添社會怨恨,社會矛盾更難解決」是其一,因為贊成勇武抗爭的一方,為求達到目的,在每一次抗爭,都會不斷加強勇武程度,而另一方為求每一次都要控制場面,亦會不斷加強裝備,而且,一旦勇武抗爭走上街頭,情況多會失控,例如在旺角騷亂中有人嘗試燒的士,令整個抗爭留下極大污點,容易失去社會大眾支持。

另一反效果,就是若果達到目的,贊成勇武抗爭的一方祇會認為勇武抗爭是行動成功的最大主因,忽略了其它主要致勝因素,例如社會積聚已久的大量民怨、政府不得人心的管治等等。一旦這個錯誤的訊息傳遍整個社會,很多人就會好似恐怖組織一樣,都會以勇武抗爭形式爭取訴求,社會從此不得安寧。

在學術上,勇武抗爭絕對沒有任何站得住的地方;在實質操作上,所得到的反效果多,正效果少。所以整個社會不應認同,甚至要譴責勇武抗爭的理念。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2016年3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4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3月31日信報社評:「矽谷眾人師傅」給香港金融科技的啟示

香港金融界耽於安逸已久,亦不斷有公司在港上市,又怎敢於破舊立新?

香港的大老闆們,一切都以短期利益為重,又怎會破舊立新?就以李嘉誠的說話形式來作一個說明,要破舊立新,一旦出了甚麼問題,影響了數以十計、百計的員工飯碗,作為老闆的他會好受嗎?

2016年3月30日信報社評:蔡英文補台灣破洞 誰為香港提供希望

蔡英文怎樣填補破洞,我們且拭目以待。不過,能承認社會有很多破洞,已經行出了第一步,與梁特首拒絕為旺角騷亂成立調查委員會比較,已經好了不少。

2016年3月29日信報社評:極端主義必然帶來後果堪虞的風險

無論實行甚麼路線的政策,總會有人不滿,總會有人想實行完全不同路線的政策以改變現狀,有些「完全不同路線」,由於仍未被社會主流所接受和認同,或會被冠之以極端主義。

極端主義浪潮興起,會為社會安寧帶來極大挑戰。極端主義會令支持者帶來無限憧憬,最後結果都會因為妄顧社會大眾的利益而遭到徹底的挫敗,但在過程中,社會大眾利益受損是免不了的。

論述用兵之法的《孫子兵法》,也有「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名言。心,民心也,換言之,無論實行任何路線的政策,若得不到社會人心的認同,不但會事倍功半,而且最後的結果大都以失敗告終。

2016年3月18日信報社評:假如李慧琼參選特首

李慧琼若有自知之明的話,參選特首機會應該不大,因為參選特首,要面對很多壓力,包括近乎無窮無盡的討價還價,和要面對很多不利傳言。若果退出行政議會是因為壓力的話,參選特首所面對的壓力肯定會大不知多少倍。

2016年3月17日信報社評:中央放軟身段 有助理性探討騷亂成因

旺角騷亂,主因是香港特區政府絲毫沒有捍衛香港利益的心,事事以中央為馬首是瞻,與京官直接治港有何分別?群眾不滿得不到反映,自然會走上街頭,而當事情走上街頭,任何事情都可以發生。

特別評論:支持繼續撥款興建高鐵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起初是不支持興建高鐵,原因有除了有其它省錢得多的方案之外,一地兩檢執行問題未有完滿方案,和早早已寫在牆上但支持者不承認會有的超支問題。
現今高鐵起了大半,「止損」位已過了不少,現在勉強去「止損」幾乎變了total loss,還要撥款賠償和不斷地善後。現在支持撥款,祇是既不想整個項目變了total loss,亦得到一條可發揮功用的高鐵,站在財務的角度來看,這是逼不得已、無可奈何的選擇。
錯已鑄成,特區政府要吸取教訓,在關節位上必定要捍衛香港利益,不能事事以「阿爺」為馬首是瞻,否則,與中央直接派人做特首有何分別?何況,在中央裏有很多「阿爺」,特區政府可以服侍多少個?

2016年3月10日信報社評:病人逼爆 當務之急增加培訓醫護

增加醫護人員的培訓名額是必須的,但當務之急是解決現今當下問題,培訓醫護人員的時間是以年計,又怎樣解決現今急症室爆滿問題?

既然醫管局所擁有的醫護人員未能填滿需求,醫管局理應以短期合約或兼職形式招攬私家醫生服務前線,渡過流感高峰期。長遠而言,除了增加醫護人員的培訓名額之外,亦應引入外地合乎水準的醫護人才,而社評亦有提及;況且,其它外國城市亦有「適切合理地引進外地合乎水準的醫護人才」,本地醫護界不應過份維護自身利益。

2016年3月9日信報社評:學生自殺潮敲警鐘 讓孩子尋回童真

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這是人所共知的。那麼,香港教育制度是否配合這方面?很明顯的答案是No,否則怎會有眾多的補習社應運而生?再者,普遍家長都有「要贏在起跑線上」的期望,硬性要學童學習不同的興趣,學童又怎會有快樂的童年?

香港的教育制度能否作出大幅改變,以配合「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的情況?家長會否拋開「要贏在起跑線上」的期望?教育局僵化的思維、官僚的作風,和普遍家長在競爭劇烈的社會中的「跟風」心態,短期內學童自殺情況實在難以樂觀。


在網上看到其它有意思的留言,在此分享:

1. 因材施教要很多方面的配合,制度以外,為人父母如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更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整個亞洲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而衍生出來的變態教育方式的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2. 香港的教育祇着重知識的傳授,完全忽略了怎樣去學習,和怎樣面對和解決問題。

2016年3月7日信報社評:矛盾激化冷處理 中央智商也夠高

旺角騷亂於中央而言,祇是小菜一碟而已。在全國統治的幾十年歷程中,更大型、更劇烈的騷亂也有不少,中央智商和情緒商數理應要高,否則怎樣處理國內所發生的各式各樣問題?

香港年青人問題,在於本土經濟發展有限,限制了社會流動,亦限制了年青人向上流動。根本問題在於香港可發展土地不多,土地缺乏,經濟又怎可以蓬勃地發展?就算波音想在香港建立飛機工廠,也不可能。

既然香港發展有限,年青人亦要將眼光放遠,將自己的興趣和發展前路作出衝量、取捨,並奮發向上,才是正途。例如喜歡有機耕作的,可能要去一些以農耕為主要產業的國家發展。

2016年3月5日信報社評:嚴厲執行制裁 逼北韓走伊朗和解之路

北韓的問題,在於國內管治出了問題,才會對國外揚威,藉以減輕在國內管治問題上所面對的壓力。當然,對國外揚威是一把雙刃劍,能夠揚威,固然對減輕所面對的國內壓力有一定作用;相反地,若不能揚威,甚至丟了臉,管治政權不但要面對更大的壓力,甚至會有被迫下台的可能,在這個時候,管治政權或會被迫作困獸鬥,甚麼事都可以做得出來。

為了在國內提升威望,也有其它國家向國外揚威,例如美國有新總統上任,都會選擇向國外顯示實力,以壯國內聲望。

2016年3月4日信報社評:香港並非沒有條件設立夜市

設立夜市對現今極深的民怨絕對有所紓緩,祇要有經營空間,政府應盡快玉成其事。

不過,支持無底線抗爭人仕亦會以其他社會事項挑起事端,製造騷亂,政府在施政上亦要警惕,要持續不斷地主動紓緩民怨,絕不能有絲毫鬆懈,更不能給予無底線抗爭人仕「祇要不擇手段就可以令政府退讓」的錯誤訊息,令整個社會不得安寧,影響社會秩序和民生。

2016年3月1日信報社評:勇武問政抬頭 管治響起警號

昨日說過,特區在管治上充斥了行政長官的個人意氣和以中央為馬首是瞻的味道,令更多市民,尤其是年輕的,祇有相信暴力、或以武制暴,才是唯一出路,亦簡單闡釋過勇武抗爭路線在道理上和現實上是沒有出路的。

勇武路線抬頭,不但警方會加強武力裝備,勇武抗爭者不會佔得任何甜頭,徒添傷亡之外,亦會損害社會的整體利益,而國際社會對香港不會有任何良好印象。再者,前線警員也是從市民招募,間接造成市民對抗市民的局面,令真正愛香港的人心痛。崇尚勇武路線者如果能為勇武行為定下界限,道理上當然最好,但當走上會容易失控的街頭環境,為勇武行為所定下的界限能否維持?

2016年2月29日信報社評:以二二八事件為鑑撫平創傷

暴力抗爭固然不對,社會絕對要譴責,但政府不順應民意施政,甚至在管治上充斥了行政長官的個人意氣和行政長官以中央為馬首是瞻的味道,令更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輕的,祇有相信暴力、或以武制暴,才是唯一出路,連就讀哲學系的梁天琦也贊同暴力。下一任的新特首如果不是梁振英的話,理應吸取教訓,上任後並立即成立調查委員會,找出旺角騷亂事件的一切前因後果,除了平息民怨,更為將來的管治作出有力的參考。

寄語崇尚勇武的抗爭者,無可否認,現今特區管治不得人心,連站在管治一方的「好打得」林鄭也意興闌珊,但並非十惡不赦,何況現今社會並非民不聊生,失業率祇徘徊在令其他地方艷羨的百份之三左右,市民財產和生命並未受到任何威脅,現在要多數人崇尚勇武抗爭,絕對沒有可能,而崇尚勇武者,必要承受被勇武所噬的風險。最後,若果以勇武手段抗爭,政府答應訴求,那麼,恐怖份子手段更暴力、更血腥,政府豈非更要答應訴求?


2016年2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16年2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3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2月29日信報社評:以二二八事件為鑑撫平創傷

暴力抗爭固然不對,社會絕對要譴責,但政府不順應民意施政,甚至在管治上充斥了行政長官的個人意氣和行政長官以中央為馬首是瞻的味道,令更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輕的,祇有相信暴力、或以武制暴,才是唯一出路,連就讀哲學系的梁天琦也贊同暴力。下一任的新特首如果不是梁振英的話,理應吸取教訓,上任後並立即成立調查委員會,找出旺角騷亂事件的一切前因後果,除了平息民怨,更為將來的管治作出有力的參考。

寄語崇尚勇武的抗爭者,無可否認,現今特區管治不得人心,連站在管治一方的「好打得」林鄭也意興闌珊,但並非十惡不赦,何況現今社會並非民不聊生,失業率祇徘徊在令其他地方艷羨的百份之三左右,市民財產和生命並未受到任何威脅,現在要多數人崇尚勇武抗爭,絕對沒有可能,而崇尚勇武者,必要承受被勇武所噬的風險。最後,若果以勇武手段抗爭,政府答應訴求,那麼,恐怖份子手段更暴力、更血腥,政府豈非更要答應訴求?

2016年2月27日信報社評:中美關係雜聲不斷前景多艱

社評標題「中美關係雜聲不斷前景多艱」,這情況其實在中美建交後早早已寫在牆上。中美意識形態截然不同,中國一方要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事情在意料之外時每多干預;而美國一方多會順應情況,事情在意料之外時,祇會在極端情況下才作出干預。在南海問題、人民言論自由、維穩、香港民主方案(俗稱831方案)等等重要事項中都體現了中央政府這方面的管治思維。

2016年2月26日信報社評:回歸理性第一步:停止謾罵法官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社會每個人理應珍而惜之,盡力保護。現今香港是非不分、歪理處處,法庭的公正判決已成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橋頭堡,一旦失去這橋頭堡,以後法庭的判決必會偏袒於有財有勢的一方,絕非香港之福!

除非有真憑實據,否則,若隨便對法庭的裁決提出挑戰,甚至騷擾個別法官,不但破壞法治,亦破壞了香港的整體長遠利益,絕對是人類的錯,整個社會理應譴責這等行為。

人類的錯 - 關正傑

2016年2月24日信報社評:英國脫歐公投 人人都在豪賭

社評認為卡梅倫在豪賭,約翰遜在豪賭,英國人在豪賭,蘇格蘭在豪賭...。其實賭得最豪的,祇是英國,蘇格蘭祇是根據英國公投結果而決定公投與否,嚴格來說,蘇格蘭還未入局。

社評認為豪賭歸豪賭,籌碼只有人民手中的選票,英國沒有人鼓吹無底線暴力抗爭,賭得相當文明。其實分野在於英國有公投,香港沒有;英國政府多會按着人民意願做事,而特區政府多不會。以上兩點不同,已經可以造就兩地人民有極端不同的表現。

2016年2月23日信報社評:抗爭若是無底線 墮落亦是無底線

任何社會抗爭運動要成功,社會民心取向絕對是最重要因素。要得到社會民心,始終離不開文明、理性、非暴力,並在各方面照顧社會大眾利益和感受。從「佔鐘」後期開始,經歷過粗暴地驅趕水貨客——嚇阻大部份正常內地旅客來港旅遊、消費——至近期旺角暴力抗爭運動為止,已經離開文明、理性、非暴力越來越遠,近期並襲擊記者、阻礙記者採訪,損害了社會大眾的知情權;抗爭運動的發展,已經離開社會民心越來越遠。往後,抗爭者為突顯自己或他們的訴求,抗爭運動祇會越偏激、越暴力、越不得民心,走進了不能自拔的旋渦中,抗爭成功機會越來越渺茫。

參予和發起任何社會抗爭運動人仕,一定要以以下說話為鑒:

- 律人寬,責己嚴;
- 聖經馬太福音 7:3-4「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2016年2月22日信報社評:三粗主義不除 股市沉疴難治

中央政府想一切都在控制之內,但開放的金融市場偏偏不會讓任何一方永遠都在掌握一切。中央對金融市場的管治方面若仍沒有這個認識,甚至沒有改變,金融市場的管治問題仍會發生。

2016年2月19日信報社評:簡體字不學也懂 教育局自找麻煩

現今香港社會充斥着錯別字,若再要求學生認讀簡體字,祇會加劇社會錯別字的情況而已。

2016年2月15日信報社評:騷亂底因不了解 惡性循環難化解

同意有群體要求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的真相和成因。相信調查的總結,都會離不開在11日所說的太遠,如下:

「明顯地,旺角街頭發生暴力衝突的前因後果,是現今特區政府並沒有捍衛香港的法治、人權、自由的核心價值的決心,亦沒有維護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推行爭議性大的政策時更與民為敵,祇要在立法會數夠票數就強行過關,就算小小的港大校園也不放過,藉著校委權力干預港大行政,林林總總,導致立場偏激的群體越走越偏激,才會發生這種看似有計劃、有預謀的街頭暴力抗爭。簡而言之,街頭發生暴力衝突是最終的果,特區政府的施政才是最起始的因。」

以梁振英有限的智慧、好鬥的性格和狹隘的器量,他會接受這樣類似總結的調查報告嗎?他會為這樣類似總結的報告,在施政上有着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嗎?要求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的群體,相信抱有一定的希望,而筆者亦誠心希望能實現化解社會矛盾的願望,但看來有點奢望。無論如何,成立獨立委員會都是一個開始,總好過甚麼事情也不做。

寄語發動社會抗爭的群體,無論理由怎樣神聖、怎樣冠冕堂皇,這樣的偏激、暴力行為,祇會失去更多社會支持,更加無法爭取任何權益,為突出自己或突顯自身的主張、訴求,以後所走的路,祇會更偏激、更暴力,無法自拔。再進一步想想,若一個群體發動任何偏激、暴力的社會抗爭運動,政府真的答應訴求,其它群體也有樣學樣地發動偏激和暴力的社會抗爭運動,整個香港社會祇會走進萬劫不復的地步而已;莫非真的想將香港變得如此不堪?

2016年2月11日信報社評:摒棄暴力 深刻檢討 讓本土情懷回復理性

明顯地,旺角街頭發生暴力衝突的前因後果,是現今特區政府並沒有捍衛香港的法治、人權、自由的核心價值的決心,亦沒有維護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推行爭議性大的政策時更與民為敵,祇要在立法會數夠票數就強行過關,就算小小的港大校園也不放過,藉著校委權力干預港大行政,林林總總,導致立場偏激的群體越走越偏激,才會發生這種看似有計劃、有預謀的街頭暴力抗爭。簡而言之,街頭發生暴力衝突是最終的果,特區政府的施政才是最起始的因。

以梁振英的智慧、性格和器量,相信特區政府的檢討不會向着爭取民心的方向走,而不滿政府的市民祇會越多,社會的抗爭行動祇會越走偏激。對於發動社會抗爭的群體,無論理由怎樣神聖、怎樣冠冕堂皇,這樣的偏激、暴力行為,祇會失去更多社會支持,更加無法爭取任何權益,為突出自己,以後所走的路,祇會更偏激、更暴力,無法自拔。

特別評論:關於旺角騷亂
踏入2016年,這兩個新年總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為香港開年。農曆新年年初一,為香港開年的不好事情源於本土因素。牽涉這次騷亂的本土群體,相信不會受到大部份社會大眾歡迎。經過這次激烈的騷亂,甚至有警方人員倒地後還被人踢打的片段曝光後,相信警方引入水砲車的社會阻力會大為減少。
這類非文明、非理性、和暴力的社會抗爭運動,理應不受到社會各界歡迎。在農曆年初一作出這種不吉利的行為,祇會惹社會大眾討厭。對有妨礙新聞採訪自由、甚至有採訪人員受到傷害的行為,社會各界亦應毫無保留地譴責。

特別評論:暴力抗爭手段是一個危險的謬誤
旺角騷亂還有一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成因,就是部份年輕人和抗爭運動發起人認為暴力是可接受的抗爭手段,對於整個文明社會發展來說,這是危險的訊號。
除此之外,暴力抗爭亦是坊間流傳的一個危險謬誤。若果暴力抗爭真的可令政府答應訴求,那麼,恐怖份子組織所發動的行動更暴力,更血腥,政府豈非更要答應訴求?

特別意見:設立禁蒙面法??
禁蒙面法會否阻止暴力抗爭?會否對暴力抗爭者有一定的阻嚇作用?答案明顯不過,對於暴力抗爭者來說,祇是多了一條罪名而已。這是無讀過博士學位的人都該有的見識。
2016年2月18日相關信報專欄文章(節錄):櫃內應有衣服可「蒙面」

特別評論:關於現今香港大學生質素
從新聞報導中,得知有大學生因為涉嫌參予旺角騷亂而被拘捕,而個別大學生亦有參予校刊活動或擔當不同的志願崗位。從學聯在面書 (facebook)所發表的聲明中,看到學聯並無對暴力本身提出譴責,並將責任諉於特區政府施政,這種「律人嚴,待己寬」的態度,不禁令人搖頭歎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學生給人有學識、有修養的印象,受到社會各界尊重,很多僱主亦願意以較高待遇聘請大學生工作。經過了佔中和旺角騷亂後,反映出現今大學生的質素,相信很多僱主對聘請大學生必會心存介蒂,而社會人仕亦不會給予現今大學生特別的尊重。

2016年2月6日信報社評:樓市跌勢已成 政府慎防崩盤

若果國際經濟衰退勢頭不能逆轉,很多供樓一族必然承受不起供樓壓力,被迫放盤,樓價下跌會是必然現象。

歐洲和日本再次量寬,由於經濟不景,銀行收緊信貸,從量寬而來的「銀紙」不會在實質經濟流轉,祇會在證券和商品市場流轉,對實體經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一般社會大眾準備要勒緊褲頭。

2016年2月5日信報社評:議員指控議員干預議員 立法會淪為鬧劇

這次拉布鬧劇,相信已經令到許多選民不想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投票,而本人亦曾考慮過,不過,若不投票,祇會令有很強動員能力和擁有鐵票倉的建制派得益,政府更加肆無忌憚,才放棄這一念頭。換言之,若泛民議員表現繼續毫不專業,必然會流失很多立場中立選民的選票。

相信泛民議員不會為拉布而拉布。如果不是梁振英的戰鬥格和狹隘的器量,又怎會令行政立法關係和泛民建制關係如此緊張?要vote him out,選民別無選擇,祇有繼續投票給泛民議員,以選舉結果告訴中央政府梁振英不受香港人歡迎。要vote him out,建制方面也要暗地裏犧牲三數個議席,令梁振英不受香港人歡迎的訊息更為明顯。

特別評論:應否繼續撥款興建高鐵?
既然興建高鐵已經完成了大部份,若現在停止撥款,以往的工程已經白費了,又要撥款善後,將來若再繼續興建,又要撥款重新啟動,而撥款善後和重新啟動所費不菲。在停建期間又要保養,亦沒有任何收入,所費也不菲。既然「洗濕了頭」,祇有繼續幹下去。
大型基建工程,涉及費用龐大,所用的資源也不少,除非不興建,一旦決定興建就要完成為止,否則祇會白白浪費了不少的金錢和資源,極不環保。當年政府霸王硬上弓,惹起很多市民不滿,本人亦曾簽名表示反對興建。

決定不再撥款興建,沒問題,但如何善後?看不到支持不撥款的一方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如果在興建初期,本人會支持停止撥款,早早止損。但是,現在在興建後期,如果不撥款繼續下去,又不撥款善後,興建承辦商會根據合約控告政府違約,到時政府亦要運用不少公帑作出賠償。況且,已經興建的部份怎樣善後?同樣地,也要運用不少公帑。換言之,繼續撥款與否,不少公帑也要運用。所以,在這個階段,本人也要陪着「焗賭」,支持政府繼續興建下去,最少可得回一條可運用的高鐵,而已耗用的資源和金錢亦不會白白浪費掉。
追加撥款,在工程界而言,早已不是新鮮事。當年本人簽名反對興建高鐵,也曾指出由於工程估算粗疏,六百多億元絕對不是封頂價,一旦興建,追加撥款已經早早寫在牆上,祇是不能估計到六百多億元與真正封頂價還有一大段距離。

2016年2月4日信報社評:經濟自由仍可喜 法治受損實堪憂

香港的經濟自由度,實靠法治維繫。若法治受損,要維持現今的經濟自由度水平並不容易,類似的香港電視事件必會接踵而來。

當年「一國兩制」由中國建立,並向國際社會高調地承諾。由於李波失蹤事件撲朔迷離,並涉及內地強力部門,令港人憂慮「一國兩制」被中國一手破壞,「一國兩制」成為中國的另一「假大空」,淪為國際大笑話。

特稿:抗爭運動要成功 ...
任何抗爭運動要成功,重要的是得到整個社會的支持,令社會大眾覺得這個抗爭群體是真真正正為他們發聲的群體。要得到整個社會支持,行動一定要神聖,要神聖就離不開和平、理性、非暴力。相對上,不合理的法案通過與否變得不重要,因為一旦通過,政府祇會更理虧,道理祇會站在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的一方,才會得到越多的社會支持,形成巨大民意,就算中央政府到時也不能不注意。期間若抗爭一方有任何絲毫非和平、非理性、或有暴力傾向的事件發生,道理就會遠離抗爭的一方,連巨大民意也會遠離,種下抗爭運動失敗的種子。以後,抗爭一方由於要突出自己或自身所提出的訴求,行動祇會越來偏激、暴力,走進不能自拔的境況。

2016年2月3日信報社評:特朗普初選受挫 選舉語言忌用得太盡

說到底,梁振英的管治手法,才是令香港行政立法關係更差劣、令拉布更嚴重、令立法內會內建制和泛民之間的議會默契都失掉的最主要原因,相信中央都看在眼裏。

「把泛民來個Vote Them Out?」,除非Vote Them ALL Out,但在現實上要Vote Them ALL Out,又是否可能?梁特首之後的新特首和特區政府應要實事求事。

經過了不久之前的區議會選舉,很多泛民和傘兵應領略到在選舉期間有太多的本土選舉語言,是絕對不會有市場的。

特別評論:衝擊校委事件的最終輸家是香港大學本身和整個香港
衝擊校委事件,輸的不但是港大校委和學生本身,連整所香港大學和間接上令整個香港的名聲也賠上了。
港大校園政治化,不但嚇怕了知名學者來香港工作的意願,港大排名持續向下看來是必然後果,而香港大學是代表香港的大學,港大淪落,亦會影響整體香港的聲譽。
 
特別評論:特區政府有維護香港權益和中央名聲之責
一個人的健康長期出了問題,在問題未徹底解決前又怎會不憂慮?同樣道理,當保障香港「健康」的一國兩制出了問題,在問題未徹底解決前又怎會不憂慮?有關方面若以為讓時間沖淡一切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這是椽木求魚。
中央當年建立一國兩制,並向國際社會作出保證。李波事件有不尊重,甚至破壞一國兩制之嫌。換言之,中國既建立一國兩制,又破壞一國兩制,若在冷戰時期,必會成為國際大笑話。特區政府有維護香港權益和中央名聲之責,理應向中央陳說利害,否則,祇會進一步影響現今和將來特區政府對香港的管治。

2016年1月30日信報社評:日推負利率掀波瀾 全球吉凶還看中國

若如社評標題所言「全球吉凶還看中國」,那就糟了。從中央的暴力救市和被熔斷的熔斷機制,可以看到中央管理金融市場是如何的糟透了。核心問題在於中央的管治哲學要「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大型而開放的金融市場就偏偏不讓任何人都在絕對掌握之中。

肯定地說,「全球吉凶從中國而來」的可能性不少,而國際大鱷必然看準機會從這個可能性借勢賺錢。所謂「物先腐而後蟲生」,若果自身體制不是先出現問題,國際大鱷又怎能從中借勢賺錢?相關的金融管治機構將責任歸咎於大鱷身上,既不能解決問題,更是不負責任和無知的表現。


2016年1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2015年1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5年2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5年1月31日信報社評:官商無規無矩 走向世界困難重重

由官商無規無矩,到有規有矩,是需要時間和過程,不能一蹴即至的。但是,這個過程怎樣開始,又從那處開始?

或者,可考慮在這過程中由國務院直接成立一個臨時仲裁機構,讓一群熟悉中國國情、無任何中國利益而不偏不倚的國內或國外人仕出任。當官或商無規無矩,仲裁機構可隨時介入,排難解紛,規勸無規無矩的一方回到有規有矩的道路上,並將情況向國務院報告、備案。當然,仲裁機構可介入、規勸、建議,但不能夠擁有法庭的權力,要任何一方都要硬性遵從,但有國務院作為後台,當事者不能對仲裁機構完全置諸不理。

以上建議祇是拋磚引玉,希望最後可得出更好的建議。

2015年1月30日信報社評:政府撬票也該拿出最大的誠意

如社評所言,「對於泛民來說,任何『八三一』框架之下的政改方案皆拒絕接受,大有一拍兩散之勢,難道他們不明白政制原地踏步將是一場大災難嗎?當然不是不明白,而是置諸死地而後生,夾帶賭博性質」。要置諸死地而後生,要賭博,先問自己有甚麼實力,有甚麼條件與中央和特區政府談判。要置諸死地而後生,這是屢見不鮮的談判策略,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鬥爭也常常見到,但大前提是在最後時刻也不能犧牲社會大眾的利益。要賭博,所謂「十賭九輸」,況且是以社會大眾的利益為本錢,絕對輸不起。

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背後有人才作各種的計算,為黨運籌帷幄,兩黨所行的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至於香港泛民,根據過往經驗,絕對難以給人有如美國民共兩黨這樣的信心,真要豪賭起來,除了政改會原地踏步之外,祇怕以後還會輸得更多!

特區政府在政制改革上沒有話語權,加上種種局限,能做的不多,能夠在這近乎不可能的任務中持續拋出建議,也是盡了一分力。

2015年1月29日信報社評:馬英九天安門閱兵惹人遐想

相信馬英九是不會出席北京閱兵,否則祇會惹來不利於國民黨的遐想和猜測。

2015年1月28日信報社評:缺乏公屋離場機制 官僚房策落後形勢

亦可考慮設立或增強突擊抽查機制,將賴着不走的公屋富戶抽出來。甚至可賦予房屋署直接取得稅務局的入息資料,令公屋富戶無所遁形,增加阻嚇力。

2015年1月27日信報社評:亞視生死存亡 務須盡快了斷

亞視既淪為「雞肋」電視台,若最後無白武士出資挽救,也沒有令社會大眾眼前一亮的一系列電視節目,勉強「吊鹽水」下去對亞視、對社會大眾都沒有好處。

2015年1月26日信報社評:官商無規無矩 走向世界困難重重

如社評所言,「假貨泛濫成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官商勾結」,所以中央傾全力打貪官的總體方向是沒有錯的。中央已傾全力打貪官,又有多少餘力打假?

若中央將貪官懲治得七七八八,再捉拿勢孤力弱的奸商才會水到渠成。

有人認為這次打貪最終祇是「做做秀」、「走過場」而已,最後都祇是借此打擊異己而已。是的,都有這個可能,而在共產黨歷史上屢見不爽。不過,若對中央打貪都有意見,還對中央還會有甚麼滿意的地方?若有人對中央萬事都不滿意,而香港亦無可能獨立,那麼,他或她應否考慮還值得留在香港的可能。留得在香港,我們都想香港好,當然更不想中國衰而影響到香港。

2015年1月24日信報社評:歐央行量寬加劇政策風險

歐央行的量寬政策若不能惠及社會各階層,好像美國的量寬一樣,祇會壯大游資熱錢,將有保值作用的資產炒起而已,而與土地有關的資產亦會上升,無樓無店鋪的低下階層生活將會更苦,貧富懸殊會加劇,社會的階級對抗亦會更加激烈!

現時歐洲整體經濟低迷,商業投資氣氛審慎,量寬政策要惠及社會各階層的難度高,相信歐央行對以上的後果不會不知,更不會不明,但也要量寬,推想到情況已經壞到極點,而歐央行也黔驢技窮,最後也不得不量寬。若歐洲經濟出現另一個大風浪,歐央行甚至歐洲各國政府又如何應付?這是令人對將來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不表樂觀的真正原因。

2015年1月23日信報社評:斬釘截鐵向引入《國安法》說不

在社會紛爭不斷的香港引入國安法或為二十三條立法,祇會激起社會更多紛爭,部份偏激的港人更會對中央和特區政府不滿,甚至轉向港獨陣營,令香港更不「安全」。特區政府和建制人仕為人為己,應盡香港人之義,向中央陳說利害。

簡言之,以現今香港社會氛圍來說,為國家安全在香港立法,祇會引起反效果,令香港更不「安全」。

2015年1月22日信報社評:奧巴馬欲劫富濟貧 香港也該穩定人心

梁振英在競選特首時已經提出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由他當選後到現在這三年多,問題更加嚴重,平均樓宇呎價節節上升,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土地缺乏。社會要發展,但無足夠土地供應,樓價是會上升,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樓價節節上升,營商和貨品製造成本自然會上升,做成更高的通脹,市民生活苦不堪言自不待言,得益的祇有地產商,令貧富懸殊更加嚴重!

土地缺乏的嚴重程度,已經嚴重影響民生的每一方面,甚至很多骨灰都無法安放的境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可否在增加土地方面作出更多的退讓,而中央政府可否在這非常時期大大收緊單程證的配額?

換言之,香港的根本問題,完全是經濟問題,即使實行了民主政制,祇會較為改變了社會氛圍,是不會根本地將問題解決。

至於美國,小布殊可說是為美國種下國家財政的禍根。除了將收入稅率減至最低,還發動攻打伊拉克,為時多年,每日要支付數以億美元計的軍費,將國家財政跌入萬劫不復的泥淖!得益的祇是支持小布殊當選的軍事武器製造商。

2015年1月21日信報社評:維護國家安全不該藥石亂投

由於特首和特區政府在港人心目中沒有公信力,很多港人並不完全信任中央政府,"目前為二十三條立法或將國安法引入附件,祇會令更多港人對特區和中央政府不滿,祇會令香港更不安全!"當特首和特區政府在港人心目中有公信力,當港人完全認同中央政府,為二十三條立法才會水到渠成。

由於特首和特區政府在港人心目中沒有公信力,特首或特區政府不宜再挑起好像國安、港獨等敏感議題,以免增加港人對特首和特區政府的壞印象,徒添為二十三條立法的阻力。

2015年1月20日信報社評:基金「博懵」炒脫鈎 信譽「質變」金難換

在對抗性球類運動中,常聽到「輸波不輸陣」這句說話,意思是指優勝劣敗,祇是平常事,重要的是表演出自身平時能做得到的,已是有所交代。

瑞士央行突然決定讓瑞郎與歐元脫鈎,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連公信力都賠上,真的輸波又輸陣。既然讓瑞郎與歐元脫鈎,必定要讓市場承受不少波動嗎?為甚麼不讓兌換上限在每個交易日中祇提升一個基點 (basis point),既可減少市場要承受的波動,又不致連公信力都賠上?

基本上,中央銀行的一個任務是要維持金融市場秩序,今次瑞士央行打破瑞郎與歐元掛鈎的「秩序」,無論背後有甚麼原因,在市場心目中,賠上了公信力是走不掉的。

2015年1月19日信報社評:理順港獨是非 消弭分離主義

要港獨,基本來說,首先要問有甚麼條件支持,再問港獨後會面對甚麼後果。

毋庸贅言,港獨沒有任何有利條件支持,就算真的要獨立,必然會面對祖國各方面的制裁,甚至軍事介入,到時必然雞飛狗走,香港會成為一個死城!

香港人是務實的,相信港獨絕不可能成為大氣候。

2015年1月17日信報社評:央行方寸大亂 經濟難有起色

既然瑞郎失守,相信熱錢還會繼續蹂躪瑞郎一番,飽食遠颺後,下一個目標會是甚麼?

更重要的,向來以穩健、審慎見稱的瑞士央行,也要撤銷瑞士法郎兌歐羅的上限,令人對央行維持金融市場秩序的能力大大失去信心,進而影響投資意欲, 試問又怎樣將已疲弱的毆元區經濟刺激起來?

2015年1月16日信報社評:房策必須加快搬遠水救近火

要開發更多土地,增加土地儲備,才有提供更多居住單位的能力,控制樓宇需求的期望以打擊炒賣,這才是控制樓價上升的不二法門。其中一招絕招是政府可以「出口術」,若樓價持續上升,政府不排除會將維港填平、移山填海或其他大量增加土地儲備的可能。

2015年1月15日信報社評:《施政報告》遏港獨 救火不成反添柴

特首的施政報告應就管治香港方面展現香港的遠景、展望,並提出將要配合的政策和措施,而非就一間大學的校園刊物《學苑》所刊載的言論作出不少篇幅的批評。

既然特首為此作出批評,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相信社會大眾會有以下關注:

一、《學苑》究竟說了甚麼,竟然引起特首的關注?由毫不起眼的言論,變成社會大眾的焦點,特首真的居功不少!
二、特首作出批評的真正背後原因是甚麼?是否「阿爺」逼特首表態?或者特首在近期的抗爭中被示威學生處處針對而心懷怨恨?從以往特首的言行推斷,相信後者可能性較高。

總的來說,特首的批評會引起的不少壞的社會效果,特首自己都要警惕自身的言行。

2015年1月14日信報社評:滿足青年期望 不能單靠甜頭

在經濟學中,其中一個基本學說是物質是有限的,而人有無窮無盡的慾望,青年人都不會例外。香港天然資源缺乏,土地有限,難以完全滿足所有人,特別是年青人的慾望,再者,以往的大肆移山填海以增加土地的方法已經受到極大限制,香港在各方面的發展—房屋、商貿、社福康樂設施等—很有限,情況在十年內相信都難以改變。面對這個情況,青年人祇有一個途徑可行:憤發向上,有fighting spirit,有成為BEST of the Best的長久心態,最好地裝備自己,到時無論身在香港或外地,才有發展的機會。

2015年1月13日信報社評:廉價居屋值得考慮 紓解民怨杯水車薪

發掘更多土地,才是催谷經濟,也是解決嚴峻的居住問題的不二法門。但要發掘更多土地,整個社會難免都要作出一些犧牲,始終「沒有免費的午餐」。例如填了整個維多利亞港,除了可提供大量土地之外,很多要「過海」的市民每天可節省「過海」的費用,一舉兩得,不過,市民可否願意放棄這個集體回憶?

2015年1月12日信報社評:政府走哀兵路線 撬票需莊嚴承諾

社評最後所說「 人人皆明白原地踏步必然禍患無窮,哀兵唯一的勝算是以莊嚴承諾,換取被撬票對象的顧全大局」,也是一個方向,問題是究竟政府可以作出甚麼承諾?未有任何承諾,又怎樣莊嚴?就算有莊嚴承諾,被撬票對象會接受嗎?特區政府一切以中央馬首是瞻,究竟政府可以作出如何的莊嚴承諾?社評所提議的方向,同樣地也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問題關鍵在於中央對香港的政改態度。基本上2017年政改大局已定,中央的態度對此亦更加堅定。至於2017年後的,中央或可作出一些莊嚴承諾,例如保證2022年的政改必定不會原地踏步,定會更加民主化,由習總親自拍板確認,但前提是要支持通過2017政改。當然,特區要向中央和泛民兩方游說,也是吃力不討好的。要撬這區區四票,難道甚高。

泛民方面,都要認清一點,今次否決政改框架,中央為了面子,2022年和以後都會推出同樣或大同小異的政改框架,祇要不通過,以後都會是這樣子的政改框架方案,直至通過為止。更要認清的是,香港在中央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少,就算沒有香港,中央還有上海、深圳、甚至趨向香港化的前海亦在發展中。

2015年1月10日信報社評:再搞變相公投政局更難轉圜

社評最後所講「... 徒令中港關係緊張加劇,社會撕裂益甚,只怕未來一段時間政局都不可能有轉圜餘地。」

就算何俊仁不辭職,相信不是『祇怕』,而是『肯定』未來一段時間政局都不可能有轉圜餘地。始終中央政府和泛民立場互不退讓,這個「不可能有轉圜餘地」的結局已經早早寫在牆上,所以何俊仁辭職所引發的變相公投,並沒有引起社會上的任何重大激盪,而泛民和建制亦罕有地一致認為這個變相公投來得太遲,根本不會發生任何重要的作用。

何俊仁在政壇打滾了一段不短的日子,相信他亦對變相公投所引起有限的社會影響了然於胸。所以,何俊仁辭職所引起的變相公投,相信祇是一個幌子,真正意圖祇是為了民主黨自身的前途,達致以下的可能目的:

一、讓民主黨有才幹的年輕一輩一個上位的機會,令民主黨更能掌握年輕一輩的脈搏,避免在「佔中」抗爭運動中被邊緣化事件重現。
二、以辭職所引起的變相公投,令民主黨可在泛民中重回領導行列。
三、始終,說來說去,都是離不開「選票」二字。

2015年1月9日信報社評:和平崛起自該維護和平

社評最後所說「 如何消除意識形態所造成的仇恨 」,首先要尊重別人。有傳媒時常以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為擋箭牌,肆意描黑,種下怨恨的種子。《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 事件令人傷感,不想事件重演,傳媒要從中吸取教訓。

中國介入阿富汗,若祇是居中斡旋,排難解紛,無論最後結果如何,相信都不會種下任何怨恨的種子。

2015年1月8日信報社評:次輪諮詢仍照本宣科 撬票成敗看民情變化

無論支持或反對通過政改,各方各派都應以爭取最大民意支持為主,並以此為依歸,才是正道。

2015年1月7日信報社評:日本「正常化」不可迴避謝罪正常化

想「國家正常化」,日本首先要向二戰曾遭受傷害的鄰國衷心謝罪,並自我反省。

2015年1月6日信報社評:放扁歸家對國民黨有益無害

政治這碗飯從來都不容易吃。從這篇社評的角度來看,放與不放陳水扁,表面看來不算是大事,但背後都有相當的政治考慮。

同樣地,在香港,政改同樣都有政治考慮,比放與不放陳水扁嚴重得多。這不單是香港的問題,更牽涉國家管治能力和威信問題,甚至可達到國家安全問題,這方面曾作出分析,不贅。況且,習總上台後所作出的強勢領導,相信都不會在政改上作出任何讓步——否則以後怎樣管理處處都是豺狼老虎的國家?——若泛民和激進人仕的激烈抗爭持續,中國領導層必定更加強硬,對香港整體絕無好處。政改第二輪諮詢即將展開,為大局着想,泛民和激進人仕要考慮進行較溫和的,甚至是符合民主精神的抗爭方式。

2015年1月5日信報社評:新歲論油息 逆向卜前程

由於牽涉國際上不同政經勢力周旋,原油市場短期和長期走勢難測,小投資者不宜重注,就算小賭宜情,都要嚴守止損。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由於頁岩油發展成熟,美國在能源上可自供自給,無需從沙地等國入口。沙地等國失去美國這個大買家,要油價回復以往高峰,在可見的將來是不可能的。

2015年1月3日信報社評:樓市「新常態」難恒久 輕率入市風險高

「 然而,樓市基本因素改變的勢頭不可阻擋,加息及增加供應這平常道理早晚反映在樓價上 」,所以要借助樓宇按揭而入市的人仕,必定要衡量自己可否在高樓價上承受高利率的長期風險。

2015年1月2日信報社評:放扁歸家對國民黨有益無害

既然印尼和馬來西亞政府「在釐清事件和協助搜救上拖泥帶水」,乘客倒不如不乘搭這兩個國家的航空公司航班,要兩國政府作出更好的合作、更清楚的交代。

2014年12月30日信報社評:保持財政獨立自主才能保障一國兩制

人口正老化,代表退休人仕漸多,政府在社會福利的支出祇會有增無減。由於土地缺乏,經濟上不會有重大發展,工作人口不會有明顯增加,人口逐漸老化,政府財政的結構性危機祇會向加劇的方向發展。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