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2016年6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7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2016年6月27日信報社評:擲毫式民主不是最佳選項

民主不是萬應靈丹,從英國脫歐公投已經清楚地看到。沒錯,民主機制是可以找出多數人的選擇,並將之實行,不過,多數人的選擇是否最好的選擇?崇尚民主人仕應要切記這一點。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教育程度越高,人民思想理應越理性,能為自己,甚至自身所處的地區和國家作出最好的選擇;反之亦然。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有些令人出乎意外,原因大致是支持脫歐人仕祇着重英國本土利益,忘記了在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環境下,最終英國的本土經濟也會被牽連,甚至被拖垮。香港本土人仕要引以為鑒,不要重蹈英國本土支持者的覆轍。

英國脫歐,相信還會有後着,事情不會就此了結。環球經濟必然還會有一番動盪。

2016年6月20日信報社評:卡梅倫的政治豪賭繫於一粒子彈

若英國脫歐,必定會面對不穩定的情況,英國本身在政治上和在經濟上都會面對太大的風險,而脫歐陣營所指出的利益亦不知道能否兌現,相信作風保守的英國人在權衡利害後,最後都會選擇留歐。

2016年6月18日信報社評:堅決維護一國兩制 三大謎團必須解開

中國執法部門確有越境執法之嫌。要問的問題是,既然香港是國際城市,又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中國明知若有絲毫越境執法的舉動,是會引起軒然大波的後果,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要越境在香港和泰國捉人?相信背後必有更重要的事情發生,從種種蛛絲馬跡來看,必然牽涉到激烈的官場權鬥,而與中央大力打貪亦不無關係。在中國,激烈的官場權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其它的事,難免會被利用,甚至被犧牲。

站在香港角度而言,無論有甚麼成因,有越境執法之嫌就要查明原因,徹底追究。在時機上,現在要查明、追究,香港也會被捲入這場權鬥的旋渦,矛頭亦會直指習總,對習總打貪會構成阻礙。所以銅鑼灣書局事件,相信祇會不了了之。

2016年6月15日信報社評:滬迪園開幕硬件勝 港迪園魅力未必輸

雖然一個在華南,另一個在華東,相信對於很多遊客而言,在同一國境內祇能去一個的限制之下,兩個迪士尼樂園無可避免地會有一定程度的競爭。

如社評所言,港迪園在現在或會在軟件上稍為優勝,但滬迪園在美式管理下,相信軟件上亦不會相差太遠,加上普遍內地客覺得他們在香港並不受歡迎的印象下,港迪園將來的營運必將充滿危機和挑戰。

2016年6月7日信報社評:瑞士拒絕派錢方案 理財之道務須平衡

任何社會,都有懶惰的人和勤力的人。懶惰的人當然不會想勤力工作,甚至最好日日有錢派。勤力的人當然不想懶下來,除了維護自尊之外,更想自力更生,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當然,為了避免被社會看不起,大部份懶人相信都不會承認自己是懶人,所以「公投結果是瑞士人明確拒絕皆大歡喜的派錢方案,百分之七十六點九的選民反對」這一個結果不應感到意外,甚至驚喜。

2016年6月6日信報社評:刻意漠視歷史 必被歷史漠視

部份學界「為了要跟中國切割而把歷史一併切割,侃侃而談六四悼念應該畫上句號」,他們不明白,甚至漠視以下論點:

一、因為當年「六四」發生,香港民主呼聲才被喚醒過來。若「六四悼念應該畫上句號」,亦否定了當年被喚醒的香港民主呼聲,與「我要真普選」的訴求豈不是自相矛盾?
二、民主講求包容,否則與獨裁何異?更何必爭取民主?部份學界對爭取民主的同路人作出批評,除了削弱自身爭取民主的力量之外,更顯出他們對民主的概念認識不深,甚至乎表演出顯淺、自以為是、獨斷獨行、排斥他人等等不文明、不理性、甚至乎不民主的一面,社會大眾看在眼裏,祇會更不尊敬大學生,對大學生自身,甚至乎對將來的大學教育政策,都有一定的壞影響。

2016年6月1日信報社評:莫讓問責制也淪為紙上制度

以往林鄭以「好打得」作風得民望,今次林鄭以「好打得」為要在「鉛水」事件負責的高官護航,肯定會失了民望,莫非背後為了將來參選特首,希望得到公務員的支持?若果如此,中間的得失怎樣計算?

2016年5月20日信報社評:中央支持牽頭人 解讀挺梁連任太天真

中央是不會在這個階段表明挺梁連任。不論是否挺梁連任,若現在表明,對中港雙方都沒有好處。若果現在表明挺梁,梁振英肯定更囂張跋扈,既影響特區政府的管治,更令港人更加厭惡中央。若果現在表明不挺梁,社評已說過,張德江也認為,梁特首餘下任期的特區管治怎樣繼續下去?所以,中央在現階段而言肯定保持緘默,如社評所言,勉強解讀肯定太天真。


2016年5月信報社評的個人評論

個人時事評論目錄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2016年5月26日信報報導「港大學生會:不應再放心力悼六四」有感

- 相關報導連結:「港大學生會:不應再放心力悼六四」,2016年5月26日信報(祇有訂閱者才可看全文)

對於大專學界將會在:

- 『「六四」當晚將於中文大學校園內舉辦論壇,探討香港前途問題及八九民運如何影響本港民主發展,但不設任何悼念儀式,...』,和;
- 『港大學生會連續第二年自行舉辦六四晚會,保留默哀但不會點起燭光,會長孫曉嵐稱,相信學界未來一、兩年會把「悼念六四」從每年議程中剔除,認為悼念「六四」是時候畫上句號。』

有以下感想:

一、將悼念成份大幅縮少,有如在二戰悼念時將悼念成份大幅縮少一樣,有極不尊重當年為此而亡的人仕,亦失去了從二戰、「六四」所帶給世人的警惕作用,我們的後代亦會為此而再次付出同樣慘痛的代價。悼念,不在於儀式本身,而在於它所帶給我們的警惕、驚醒。
二、想問大專生們究竟是否想香港實行民主政制?要在香港行民主,是否要集合所有力量去爭取才有更大的成功希望?無論怎樣不認同其他泛民所舉辦的悼念活動,始終其他泛民都是爭取落實民主的一股不能少覷的力量。公開不認同其它悼念活動,祇會削弱了整體爭取落實民主的力量而已。
三、大專生拒絕接受別人意見,又不認同支聯會的「行禮如儀」悼念環節,自以為是,不能顯示出民主精神的風範和面貌,香港的民主前途難以樂觀。而大專生們缺乏客觀、理性的言行,祇會失去了社會對他們的尊重,亦會反映到他們出來社會做事時的待遇。
四、有時候,即使我們並不認同某些意見和主張,但亦無需宣諸於口的,以免產生預期不到的副作用。現今年輕的大專生們還未領略得到。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論中立

一網友說起「中立」問題,亦認為「中立」為偽命題,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受自身環境,信念及生活經驗所影響,無人有可能相對別人會是'中立'的,'中立'從來是偽主題,你不會中立,我不會,X報也不會,全世界人也不會。」除了首兩句本人是同意之外,其它的本人絕不百份百同意。

例如「無人有可能相對別人會是'中立'的」這一句,就以法庭的法官為例,在作出判決和維持法庭秩序時,必定相對任何人而言,是公平、公正、和不偏不倚(即中立),否則怎樣令人人信服?法庭的尊嚴怎樣維持?法治又從何說起?

版主會同意「任何一個人都受自身環境,信念及生活經驗所影響,無人有可能是絕對中立的」。若要絕對中立,祇有完全沒有立場、沒有意見的人才可以,但如此這樣,與死人有何分別?但要做到相對中立,是可以做到,或可以追求到的,祇要凡事從整體利益出發就可以了,而這個整體,能做到越大,就越好,例如一間公司有不同部門,若任何部門可以將目光超越自身部門,能為整體公司利益着想,就已經相對上位處中立了。那樣,看官會問:「中立不是兩種極端意見、和立場等等的中間嗎?」很可惜,這不是數學問題,怎樣為之中立,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換言之,別人的中立和自己的中立可以很不同,就以香港溫和泛民想行的「第三條路」來說,泛民怎樣看「第三條路」,泛民中都有不同看法一樣。所以,若從整體利益出發來看中立,應該是比較客觀而實際上可行的。

最後,理所當然地,中立從來都不是偽主題。比中立更難達到的真善美,也是一個完美境界,相信幾乎沒有人可以百份百達到,但並不代表人類不去追求,在孩童教育中,更要灌輸真善美的概念,令人類的將來可以更健康地發展。同樣地,中立是沒有人可以百份百達到,但並不代表人類不去追求。